千亿治污未达目标根源何在?查处机制不严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千亿治污未达目标根源何在?查处机制不严厉
2009年11月23日 09:3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管理机制不科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

  使用机制不健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

  监督机制不严格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外在原因

  查处机制不严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中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专家介绍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

  投入资金910亿元,“三河三湖”水质仍然较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治污资金成了“唐僧肉”,被各种各样的手段挪用、侵占、截留、浪费,甚至私分、贪污了。这种现象的后果,不仅严重影响周边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加大水污染防治的成本,而且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阻断政令的畅通,产生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众所周知,政府资金在运行过程中被截留、挪用、侵占甚至私分、贪污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不仅水利建设、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如此,而且抗震救灾、扶贫解困等应急资金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呢?其根源何在呢?首先,管理机制不科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几乎所有的专项资金都存在着多头管理、多头使用、诸侯割据的问题,从条条来说,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利益平衡,从块块来说,则是“鸡有鸡路、鸭有鸭路”,谁跑得多,谁的公关能力强,谁得到的利益就多。如此,就不是按照需要、按照工作、按照项目来分配资金,而是按照关系、按照权力大小、按照公关能力分配资金。以“三河三湖”治污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为例,就涉及到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等若干个部门,如何能不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的现象呢?第二,使用机制不健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理,涉及的部门多,监督应当更为严格、更为完备。事实上,在“九龙戏水”的情况下,这些部门往往只会重视资金分配权力的使用,而不会关注资金使用效果的检查。资金一旦到了地方政府、到了项目实施单位,这些原本应当承担监督职能的部门,就一个个地当起了看客,就都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呢?又如何不会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的现象呢?第三,监督机制不严格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外在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种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关部门都明确表示,将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专项检查。实际情况是,所谓的审计和检查,一般都是“事后诸葛亮”,都只能起到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的作用。因为,在项目结束以后的审计和检查中,虽然可以发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的问题,但已成事实,只能“下不为例”了。既然可以下不为例,为什么在下次专项资金不能套用这种手法呢?第四,查处机制不严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如果对侵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能够与个人的行为结合起来,追究当事者个人的责任,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真权衡一下利弊的。现在的问题是,只要不进个人的腰包,只要个人不贪污受贿,发生专项资金被侵占挪用的问题,一般都是以纠正来处理。即使追究个人的责任,也是不痛不痒。更重要的,一些因为侵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部门负责人,还会在风头过后得到提拔重用。因为,他们的行为在为地方争取利益方面作出了“贡献”。如此,自然难以避免专项资金被侵占挪用的现象发生了。(谭浩俊 王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