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面临经济与结构调整双重阵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市场面临经济与结构调整双重阵痛
2010年05月04日 14:3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期市场结束盘整选择向下,原本良好的W盘整态势在地产新政出台后迅速演变成了M下跌走势,上证指数两周内跌破了3000点整数关口、颈线支撑和前期低点。技术面显示,市场走势非常严峻。

  一般认为,导致市场这轮快速下跌的主要因素是:1、地产新政超市场预期,是近年来最严厉的调控措施;2、希腊欧洲主权债务和美国高盛事件引起的国际股市下跌;3、股指期货推出对市场的短期头部影响。

  对这三点原因做些简单判断,首先,希腊的债务危机是有可能扩散,给全球经济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它们不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与投资对象,对我国盯住美元和以美元储备为主的外汇体系也不会构成系统性风险。而高盛事件总体属于个案,属于秋后算账性质,不会有太多新的金融风险暴露。它们对国内市场影响都不大。其次,股指期货目前主要是个人不是机构投资者而参与,其价格发现功能、套利功能还不能有效发挥。因此,期货还主要跟随现货,参与者主要基于心理层面进行趋势操作,助涨助跌的特征比较明显,对市场的引领作用和趋势判断作用不大。总体看,这两因素是影响市场的次要因素、短期因素,不需重点分析。

  但地产新政的影响就要深远很多,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都会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宏观层面,房地产左右投资和消费;中观层面,房地产对上影响金融业、对下影响钢铁、建材、家电等众多中游行业。直观层面,房地产股票市值不是很大,但与指数的同步性却很强,一直是市场的风向标。这次超预期的调控对市场也引起了巨大反应。这种影响会不会持续、会不会形成趋势性力量,需要考虑和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个人觉得,调控对价格影响更大,对地方财政影响更大,对投资和有效消费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有保障性住房投资的弥补;其次,房市与股市的关系,这两个市场都由流动性左右,同步性很强,针对房地产的信贷政策会影响场外流动性,从这个角度,目前市场资金面不容乐观,但结构上,目前股市的风险小于房市,房市流出的资金就可能进入股市,出现阶段性背离也是可能的。最后,房地产板块和金融板块关系,它们也是同步的,房地产价格下降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影响信贷规模,但首付比例和利率提高,也有助降低资产风险、提高息差,局部对冲其负面影响,提高权重金融股对市场的支撑作用。

  地产新政对市场的影响需要观察,有没有更严厉的地产政策出台也需要观察。但从预期角度,市场已经对此做出的反应,而且市场对政策的反应都是快速有效的,今后只需根据对经济的实际影响进行修正即可。从这个角度,地产新政的市场影响也属短期性质。如果是做中长期的趋势判断,我们还需挖掘市场演变后面的深层次因素,比如,地产调控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而股市调整则是经济与股市结构转换的双重阵痛。

  无论是国际经济的再平衡,还是国内经济的产业升级,都要求我国经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政府也出台了大量的产业和区域政策加以引导,股票市场对这些政策也给予了充分反应。但从实效方面,这轮经济复苏并没有伴随经济结构方式的转变。从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看,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4.5%,第三产业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远快于其他产业,产业结构没有优化和升级。一季度,投资增速25.6%,消费增速17.9%,进出口增速44.1%,三驾马车虽在回归均衡,但从绝对量看,经济增长还是严重依赖投资,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9%,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重工业增长22.1%远快于轻工业增长14.1%。一季度发电增速24%,高于工业增速。这些数据表明,这轮经济增长还是依靠大量的信贷资金进行外延式扩张,以消耗资本、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这样一方面受信贷规模的资本控制、外部环境的资源约束和人口结构的红利消失,经济结构必须调整,但现实还在延续原来的高能耗模式在复苏。这种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直接影响到股市,一方面,复苏速度、业绩增长虽然很快,但市场对复苏质量和持续性存在担忧,主导市场的传统行业没有吸引主流资金;另一方面,市场对新兴产业有足够重视,但其还处在萌芽期,过高的估值没有业绩支持。市场目前就处在这样的两难。

  从市场角度,风格转换虽然还是一个传说。但在逻辑上,流动性回落、业绩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蓝筹行情应该存在可能。单纯以流动性来否定风格转换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本来就是对冲关系,宽松流动性和业绩高增长不可兼得。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经济复苏初期是蓝筹启动行情的最佳时期。风格迟迟不能转换除驱动因素改变、流动性制约等中短期因素外,可能还需要考虑上述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深层因素。(民生证券 黄常忠)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