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度“收官战”:手法迥异多空搏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基金年度“收官战”:手法迥异多空搏击
2009年12月02日 09:23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想要在2009年获得一个完美的收官之战,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觊觎跨年度行情的基金而言,横亘在眼前的不仅是各类轮番上演的政策,还有各势力的多空搏击

  “迪拜”:并无大忧

  近期多项大事件的出台震惊市场。而这其中,目前最被基金经理津津乐道的无非是迪拜危机对未来市场的影响。

  “迪拜危机只是短期利空,阿联酋内部应该可以解决,不太可能蔓延成为新的全球金融危机,难以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就中期来看,迪拜危机对全球经济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它可以给全球政府起到警示作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此时谈论政策退出还为时尚早。”申万巴黎基金相关人士指出。

  不过,轻微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大成基金人士就表示,迪拜世界集团申请债务延期已引发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风险重估,毫无疑问,这对新兴市场的汇率、股市和债市构成了短期内较为显著的冲击,中国股市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此外,大成基金人士还表示,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的避险情绪上升将带动资金回流发达国家,就可能引发涌入A股市场的热钱流向逆转,它们的争相获利了结行为最终导致股市调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直言不讳道,“‘迪拜事件’的影响将更多体现在短期内,中国股市的大趋势不会为此改变。实际上,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转暖的时候,还是会有企业存在滞后性的破产,比如这次迪拜世界集团的债务问题,虽然会对整体的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因此,这个目前并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操作:手法迥异

  尽管对未来市场判断有趋同的地方,不过基金经理们的操作却并不一致。仅从上周基金操作的数据来看,各基金的操作差异仍明显存在。

  德圣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仅上周而言,基金尽管已经连续两周平均仓位变动不大,但操作分歧明显。从基金增减仓比例来看,上周基金操作方向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仓位上升的基金反而多于下降的基金。

  测算数据显示,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上周146只基金主动增仓幅度超过2%,其中增仓幅度超过5%的基金有46只,相比前周增仓力度和范围明显扩大。另一方面,减仓基金数量有所下降,87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减仓超过5%的基金有36只。

  “不排除有基金在下跌中主动增仓,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部分基金因赎回因素导致仓位被动上升。”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江赛春表示。

  某基金经理向记者爆料道:“不同的基金公司在年底的操作目的不一致,中小型基金公司很有可能提升仓位在年底前搏一把,取得好看点的成绩获得一个好的排名,操作手法上可能会稍微激进;一些大型的基金公司则希望操作较稳健,稳定好当前排名,以避免赎回压力。”

  政策:各有判断

  那什么问题才是基金经理真正关注的呢?显然国内的宏观政策总基调才是影响明年市场走势的重大因素。

  资料显示,上周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明确2010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基调,打消了部分投资者担心明年货币政策收紧的疑虑。

  “这传递给市场的信号是,明年国内还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明年中央的工作重点将会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或将成为我们看好消费相关行业的主要原因。”上海某老十家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透露。

  申万巴黎基金也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明年投资的主攻方向。他们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消费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明年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即使在出口复苏成为大概率的前提下,明年跟消费相关的投资主题仍将得到关注。

  “家电、汽车、食品饮料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板块或将吸引投资者眼球,此外,医药、房地产等大消费概念的板块很可能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在政策退出之前,为防止经济的二次探底,政府一定会下大力气促进消费增长,确保其在宏观经济的比重继续上升,使其顺利接过投资以及进出口的‘接力棒’。”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胡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