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士教你理财规划 把握人生的六次机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资深人士教你理财规划 把握人生的六次机遇
2009年08月17日 16:49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每个人从经济独立开始,都将面临着财智人生如何规划这一问题。根据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生活状况,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做好未雨绸缪,抑或如何有效规避理财活动风险的同时,做好人生各个时期的理财计划呢?为此,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相关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深人士。

  单身期

  从参加工作到结婚前

  单身期的青年,要走好人生理财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在开支方面大多比较随意,但为了尽快积累财富,应提早做好理财规划。

  工行劳动路储蓄所理财师王燕玲建议:单身期的青年其日常生活开支不超过月收入的33%,留足相当于3~6个月生活费用的活期储蓄作为紧急备用金。另外,可将每月工资的40%用于基金定投。若能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进行风险较大的投资,可选择一只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至少坚持定投5年。处于此阶段的青年人负担较轻,但收入相对较低,保险方面可以选择短期险种,比如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综合意外险和健康险于一体,其优点在于保费低,期限短,保额也比较大。

  家庭形成期

  从结婚到孩子出生前

  此阶段的理财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设的费用支出上,稍有积累后,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激进的理财工具。

  工行土门支行理财师翁亚茜认为:基金定期定投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聚少成多,同时复利滚存且成本较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激进的理财工具,如偏股型基金及股票等,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一时期家庭有一定的资产积累,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重点考虑投资类保险”中国人寿西安分公司业管部经理李小兵介绍到,投资性险种有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万能型等类型,投保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财务特点进行选择。

  家庭成长期

  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上高中

  这一时期家庭属于增长期,孩子的消费也相对较低,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轻,适合积累财富。

  理财师王燕玲建议: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家长不应该存在攀比心理,应从家庭的经济现状去考虑如何理财。同时对于资产的配置,要按风险的大小安排,风险越大所占比例越小,同时保证10%左右的日常消费。

  李小兵经理介绍:为家里的中青年购买寿险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时期为人父母的中青年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工作辛苦,经常在外奔波,造成意外的因素很多,一旦家庭经济支柱出现意外,保险公司为家庭赔付的资金可以帮助遭受意外的家庭度过难关。

  子女大学教育期

  孩子的教育及深造阶段

  大学时期的教育经费相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昂贵,因此这一时期家庭的负担也是最重的。对于前期积累已经取得成功的家庭来说,可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发挥理财经验,创造更多财富;而那些相对仍未富裕起来的家庭,应把子女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作为理财重点,确保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理财师王燕玲建议:“家庭理财中的风险投资应该逐渐减少,可以相对增加一些人民币理财和国债等,也可以参与一些分红型理财产品。这一时期的理财投资应该注重保本,同时仍需将基金定期坚持下去。”

  家庭成熟期

  从子女参加工作到自己退休前

  这一时期子女基本脱离了父母,家庭经济状况都已达到了最佳状态,最适合积累财富。对于理财投资来说,万一风险投资失败,就会葬送一生积累的财富。所以在选择投资工具时,不宜过多选择风险投资的方式。

  理财师翁亚茜建议:做稳健的投资,比如人民币理财、国债等,以及一些分红型的理财产品。此外,还要存储一笔养老金,并且这笔钱是雷打不动的。保险是比较稳健和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虽然回报偏低,但作为强制性储蓄,有利于累积养老金和资产保全,是比较好的选择。

  退休以后

  养老问题提上议程

  该时期的主题就是如何养老。在投资理财方面,应以如何安度好晚年为目的,投资和花费应以安全性为核心,身心健康为要务。

  理财师王燕玲认为:可以考虑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将风险控制到最低。这一时期,医疗支出大幅上升,在社保保障的前提下,商业保险是有力的补充。王女士还提供了一个新的养老理念——“以房养老”。王女士介绍说:“长期以来,我国大多老人秉承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只有寄托在儿女的身上,否则必将孤苦面对余生。而‘以房养老’的投保人既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又能将房产提前变现用于养老,把钱花在最关键的地方。”

  记者 靳晶 实习生 康明珠

【编辑:位宇祥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