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专家解读PMI: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得到巩固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外资银行专家解读PMI: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得到巩固
2009年06月02日 10:55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1日出炉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拉开了中国5月份经济数据次第公布的帷幕。当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宣布,5月PMI为53.1,仅比4月份的53.5低0.4点,超过了多数外资投行的预期。部分受此影响,当天中国A股市场和香港股市双双大涨。与记者连线的多家外资银行专家据此认为,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复苏轨道上,复苏的基础已经得到巩固。不过,多数专家预计,未来几个月PMI将急需保持在50这一强弱分界点以上。

  花旗集团中国区经济学家彭程表示,PMI的下滑幅度仅为0.4点令人鼓舞,好于预期的PMI数据缓解了本月制造业可能会回到收缩状态的担忧。季节调整后的PMI描绘了5月份甚至更加正面的经济复苏,意味着刺激措施正在持续产生作用。

  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认为,这证实了美林的观点,即5月份PMI将因为不充分的季节调整而略有下滑,但仍高于50;从4月到5月,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轨道上;高于预期的PMI可能触发资产价格特别是商品价格反弹。

  “市场上有些人相信,由于四五月份经济活动有所放慢,5月份PMI将下滑到50以下。但美林的看法与之迥异。在两周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美林就认为,5月份PMI将由于不完善的季节调整而下滑,但是,四五月份潜在的经济活动正在集聚动能,相信5月份PMI仍将在50以上。因此,今天的PMI数据与我们对经济的整体看法相吻合。”陆挺表示。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告诉记者,已连续5个月改善的PMI略微走软,可能反映了继3月份潜在经济活动强劲连续扩张后步伐的适度放缓。但5月份PMI的分项指数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已经得到巩固。数据显示,11个分项指数中,产出、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购进价格指数等关键指数均在50以上,而就业、进口指数也即将突破50。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占比达30%的新订单指数从4月份的56.6放缓至56.2,但新出口订单指数则从49.1上升至50.1,这是自去年6月以来该指数首次升至50以上。

  陆挺认为,出口订单的反弹符合美林的观察,即在出口制造业集中的沿海地区,5月中旬用电量的同比增幅已转为正值,江苏为1.2%,广东为5.8%,浙江为2.7%,上海为2.2%,福建为2.4%。

  而彭程则表示,出口订单指数终于摆脱了收缩状态,是与最近亚洲地区不太悲观的外贸数据相吻合的。

  5月PMI分项指数中值得关注的还有库存指数。数据显示,当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4.8上升至46.2,原材料库存指数则从46.9下滑至46.1,均处于50以下。陆挺认为,这两个分项指数表明,尽管铁矿石和非铁金属进口增速令人吃惊,但去库存化过程仍未结束。不过,如果新订单指数能很好地保持,低于50的库存指数就意味着未来几个月产出将进一步加速。

  彭程提醒大家注意PMI分项指数中就业指数的变化。5月份该指数从4月的超过50下滑至50以下,显示承包人对刺激经济计划订单终结存在担心,因此对雇佣人员非常谨慎。

  高盛当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提醒,不要将PMI数据解读为显示增长非常强劲的明确信号。至少,这个数据系列不够精确,不足以根据它对短期活动增长做出强势判断,4月的PMI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之间的背离就可见一斑,当时PMI继续加速而工业增加值增速却从3月份的高水平下滑。

  陆挺则建议市场不要紧紧盯住一个月的数据,而应关注更长远的情况。他说,中国官方PMI是经过季节调整的,不过,该指数的历史仅有4年,要对其进行季节调整很困难,因此也不太容易评判这个数据的质量。从前景来看,中国的出口正在稳定,刺激政策正在取得成效,私人投资正在恢复,陆挺因此预计PMI指数在未来几个月中将继续维持在50上方。

  王庆也预计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将持续下去。他认为,在今年剩下的每个季度,中国的GDP增长都将加速,PMI数据在未来几个月仍将保持在50以上。“特别是,我们相信出口增长已经见底,信贷增速的放缓不会对经济复苏形成抑制。”他如是说。

  5月份的通胀指数将在下周三公布。彭程预计,考虑到食品价格的季节性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仍将处于负值区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则可能因为商品价格上扬而反弹到同比-5.5%的水平。(记者 袁蓉君)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