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堵不如疏" 政协委员建议"阳光融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地方融资"堵不如疏" 政协委员建议"阳光融资"
2009年07月13日 1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三日电 (记者 徐长安)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十三日在北京指出,财政政策扩张期带来了中国国债和地方债规模的明显上升,地方举债融资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但简单禁止是行不通的,“堵不如疏”,建议“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打造一套可控风险和可持续的地方“阳光融资”的制度和法纪。

  在此间全国政协举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题协商会上,贾康表示,中国财政政策扩张期带来了国债和地方债规模的明显上升,除较规范的长期建设国债和二千亿元地方债之外,近期还出现了媒体所称的“地方政府融资的狂欢节”,各种融资平台“遍地开花”,不少规范程度往往不高的新的融资工具也被创造出来。

  贾康肯定表示,中国地方举债融资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他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分税分级财政体制模式下,地方政府融资的发展,有其必然性,简单禁止是行不通的,“堵不如疏”,关键是应当如何发展,如何因势利导。

  贾康建议,需要“治存量、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打造一套可控风险和可持续的地方“阳光融资”的制度和法纪。

  据悉,按照公共财政建设和“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应当是有透明度的、受法纪约束的、依托于制度规范和受公众监督的。

  贾康表示,当务之急,应强化国家综合部门自上而下对各地融资规模的监督、指导、协调,强化地方各级人大、政协对政府融资的审批与监督,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对于政府融资活动的监控、审计,提倡、鼓励地方政府融资主体内部的自律和加强管理。

  贾康说,如果没有制度、纪律的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融资必然会在分散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下积累公共风险,一旦积累到被触发的局面,就会是危机的局面,“救火”的代价损失将是巨大的。(完)

【编辑:闻育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