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数据创新高 货币政策面临考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信贷数据创新高 货币政策面临考验
2009年07月16日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信贷再度激增。昨日央行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6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20万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34.4%,增幅比上年末高15.7个百分点。据了解,这是1998年4月发布此项数据以来的新高。

  数据还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6.09个百分点。

  昨日的数据,引发了很多专业人士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争议。业内人士表示,激增的信贷有效支撑了内需,他们建议,决策层应该较早开始逐步收紧政策。但是,也有专家表示,由于政府为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不会在近期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数据再创新高表明经济回暖趋势进一步加强

  “M1、M2再次呈现新高,说明经济回暖趋势进一步加强。”昨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政府出台的一些应急刺激经济计划直接快速地推动房地产业、汽车业等产业带动了其他如钢铁、建材、水泥等工业生产活动。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董先安也表示,6月广义狭义货币双双超预期,尤其M1大超预期猛烈回升,进一步大幅度收窄与M2增速差距,反映经济加速复苏下企业存款活期化加快,这是经济好转时期的正常现象。

  虽然数据有向好一面,但是,专家们仍然更多的表示了对数据的担忧。《财经网》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虽然上半年GDP增速尚未公布,初步估算,M2增速将高出名义GDP增速20个百分点以上。他认为,目前流动性宽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信贷未来的增长,高盛认为,鉴于高质量借款人的需求仍可保持强劲,在未来数月中货币和信贷增长或仍能保持较高水平。

  巴克莱资本的研究报告也表示,仍有许多支撑信贷需求的因素,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房贷和地方政府项目等。根据他们预计,全年新增贷款或达10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贷款和货币继续按此速度增长,将导致难以控制的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采用‘微调’手段,包括多发央票、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

  昨日,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信贷数据如此高,对央行刺激确实挺大。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王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以说上半年是所有部门态度一致地投放资金,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监管部门之间对宏观经济看法已经出现分歧,以央行为代表的部门开始担心风险,并希望收缩流动性。

  而根据某基金公司研究人员的看法,信贷增长太快,实体经济实际已经是吸收不了的。因此,央行最近也在回笼资金,未来流动性到底走向何方,要看央行将来对商业银行的指导意见,以及商业银行的放贷节奏能否如愿放缓。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们普遍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是不会变的,但微调是需要的。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因为经济才开始步入恢复阶段,央行从公开市场操作调控流动性,同时通过其他手段提示风险已经足以回笼充裕的流动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称,从下半年起到明年初,央行应发出稳定货币但不是紧缩货币的信号,高善文亦称,今年底明年初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进入全面中性化阶段。

  王虎表示:“未来宏观政策一定会转变,但可能幅度不是很大,还仅仅是微调。”因为各地主要以银行贷款为资金来源的项目都已经开工,如果没有后续资金跟进,将出现大片烂尾楼。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实际上货币政策已经被绑架。

  高善文预计,今年底明年初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进入全面中性化阶段。比如,放缓新开工项目的审批,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等。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表示,宏观政策大幅调整的拐点已经出现。“现在是时候该调了,如果再不动手调整,到明年就是想收也收不住,而且还不能满足于微调。”刘煜辉告诉本报记者,“近期央行采取的正回购、一年期票据重启等措施都发出了调整的信号。”但是,这些只是微调、常规性的措施,实际上对如此猛烈的流动性增长走势有些杯水车薪。

  不过,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认为,其实这种流动性过剩是一种“假象”,现在还有很多行业及企业亟需资金却得不到银行的贷款,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资金问题尤其严重。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投放数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有效引导信贷投向,达到信贷投放的保质保量。

  马遥建议,下半年可适度加强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则要略微收网,不过实施过程中要拿捏得当,掌握好尺寸,要防“过热”,也要避免给复苏的经济泼太多冷水。否则,星星之火极有被浇灭的危险。(记者吕天玲 实习生信美利)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