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13亿公众监督4万亿投资会更有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让13亿公众监督4万亿投资会更有效
2009年09月18日 10:08 来源:中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已进驻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重点调查“4万亿”政策配套的项目贷款资金流向。据记者调查,审计署18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派办,近日已派人进驻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地方分支机构(《证券日报》9月14日)。

  熟知审计署查案套路的人都清楚,由于审计署拥有延伸调查权,除了可以调查银行外,还可以顺藤摸瓜查企业、查证券公司,所以,只要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下功夫,花精力,一定会将问题查个水落石出;况且,审计检查还可以采用倒查手段,即审计署可以对部分券商的大额账户进行逐个检查,从而查出资金来源。

  对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监督4万亿的配套项目贷款资金流向,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但我国实施的4万亿投资计划,毕竟不是一个配套项目,而是涉及到基础设施、民生投资等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配套项目和工程。更为重要的是,4万亿投资配套项目,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从领域覆盖面上,都是对审计监督手段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去年的汶川地震大规模捐款后,我国曾经派出了上万名审计人员审计资金流向。可是,面对4万亿配套项目的贷款资金流向,即便审计署派出十万大军,也很难对天文数字般的资金到底流向何方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即便是证监会、纪检、监督和审计所有人员倾巢而出,也难免会产生监督真空。

  显然,让所有13亿国人都来盯梢4万亿资金流向,要比审计更奏效,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也容易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让公众监督4万亿资金的具体用途,还存在着巨大障碍。现在,虽然在公众的强烈吁请以及律师多次向主管部门申请下,国家发改委已于今年5月在其官方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了配套项目资金贷款的流向,但从公布的情况来看,大都是粗线条的,既没量化,也没细化,公众盯梢无从下手。譬如,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资金占比最大,为37.5%,资金规模1.5万亿,其次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1万亿等。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实施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后,白宫立即开通了网站,每一位美国公民都可以通过网站查询每一笔资金的具体投向,甚至细化到几美元的投资数额和各承办单位、个人,比如,邦政府机构、各州甚至各政府承包商。如此一来,所有纳税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知道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鉴于4万亿投资配套项目贷款资金流向的重要性,特别要有效避免项目资金流向股市和楼市,笔者建议,在审计署派出地方特派员进行审计监督的同时,更应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以便让13亿人共同监督:一方面,国家发改委网站应进一步细化4万亿投资配套项目,起码具体到万元单位,甚至更小单位(元)资金流向;与此同时,分地区和项目领域公开每一个配套项目贷款流向的具体信息,包括投资总额、资金的拨付计划、项目审批人、项目负责单位、项目进度计划以及项目的实施情况;此外,还应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以确保实现对每一个项目配套资金贷款实施中的违法和腐败情况进行监督。 吴睿鸫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