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矿的“非正常死亡”有些窝囊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小煤矿的“非正常死亡”有些窝囊
2009年09月25日 11:06 来源:华商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在山西“小煤矿”这个词终于开始远离人们的视野了。随着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一纸通知,温州人在山西投资的500多座煤矿全部要进入被国有大型煤矿兼并或收购的行列。温州“炒煤团”的500亿元投资,不知道还能得到多少回报。

  “煤老板”,这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称谓,看到这三个字,国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名车和一夜暴富。名声更差的是“小煤矿”,与之相联系的总是糟糕的卫生环境、简陋的安全设施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小煤矿”的确让很多人头疼不已,但仔细分析起来,为啥它要被国企收购?拿得上台面的理由是,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生产的需要。拿不上台面的理由是,小煤矿不好管理,还有就是地方政府的政绩导向。但是这场“国进民退”的大戏中对经济效率的考量又有多少呢?国企就一定能保证安全生产吗?摆在我们面前的尴尬是,国进民退了,我们的煤矿行业生产真的就会如设想一样好起来吗?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国进民退正在上演着。殊不知,在我们左右考量,甚至在定夺别人财产的时候,“煤老板”都没能插上一句话。看似颐指气使的“煤老板”在“国进民退”中的弱势,并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儿。500亿元投资不乐观的回报率,让人觉得温商有些“被窝囊”。

  因为,不管是能不能拿得上台面的理由,似乎都没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前提上,那就是“煤老板”的利益保障。我无心为这个利益群体代言,反倒认为他们博弈能力的过于强大不利于我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是,我们不能说这500座煤矿都是不合法的,既然是合法的,不管谁“进”谁“退”都终究是一场交易,至少要保证利益方在与政府的对话中有基本的话语权。

  在法治社会,这个基本的话语权,源于法律赋予合法私人财产的保护,与政府打造的稳定经济环境。据煤老板介绍,煤矿投资的最大风险来自政府频繁的政策变化。这句在资本领域常见的抱怨,暴露了我们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有待进步的方向。

  转变产业经济结构势在必行,如果条件成熟,“国进民退”也未尝不可。但是,至少要保证利益双方在对话上的公平。其实,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资源在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小煤矿”的自然死亡。而不是在行政条文下,让个人合法财产“死”得窝囊。 (刘兴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