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明年经济工作关键在调结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解读:明年经济工作关键在调结构
2009年12月11日 09:04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10年将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外部需求疲软、内部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以及可持续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中长期问题和矛盾,继续实施宽松的宏观政策对于巩固复苏态势、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

  但是也应看到,继续实施宽松政策潜在一定的负效应,即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加剧和资产泡沫膨胀的问题。正因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认为,2010年经济工作的成效将主要取决于结构调整的成效,对我国来讲,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切实推进结构调整的问题,这是避免宏观政策负效应,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和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所在。

  调整结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治理产能过剩。当前国内产能过剩呈现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传统行业悉数在列,新能源行业首次上榜。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困境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集团购并,优化配置,提高效率。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通过收购兼并,淘汰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产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用严格管理、优质高效的大企业生产模式淘汰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在充分发挥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有效缓解产能过剩的现状。第二,产能输出,共享发展。近年来,全球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但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其对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现阶段积极推进“产能输出”战略是有效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现状的可行方法。可考虑将国内部分外汇储备或本币资金借给他国,通过本国资本向国家债权的转换,帮助他国提高购买力,进而创造出外部需求。可通过在境外新设企业或建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引导国内的过剩产能流向需求国,以国内产能满足他国需求。促使企业从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经营模式拓展到全球生产的经营模式,并逐渐成长为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商业银行在治理产能过剩中可以大有作为。具体讲,一是要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企业的新增贷款,坚决退出产能过剩企业信贷市场,特别要坚决退出那些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浪费严重的“两高一资”企业,利用信贷杠杆,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的继续恶化;二是要充分利用银行自身的国际网络和信息资源,通过贷款、融资安排和金融服务等手段,大力搭建我国企业向外转移产能的桥梁,把国内钢铁、水泥、纺织等行业的过剩产能有序地向国际市场转移,把国内相对过剩产能转变为支持国际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正面力量。

  调整结构需要解决的重点之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新能源发展计划,包括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乃至2020年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支柱产业。另外,新一代互联网也是未来极具投资价值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将成为带动我国GDP和就业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已经把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纳入国家电子振兴规划。很显然,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和下一代互联网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信贷和金融服务市场的制高点。国内商业银行特别大银行要在支持新兴产业中发挥信贷杠杆作用,要重点研究新兴产业开拓和进入战略与措施,率先进入新兴产业金融市场,集中力量扶持和培育新兴产业成长与发展,为我国产业更新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调整结构需要解决的重点之三是大力发展居民消费。消费需求增长是内需增长的重点。以工商银行为例,2009年前11个月个人消费贷款增速达到40%以上,较全部贷款增速快16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也由2008年的21%左右上升至2009年的32%左右。消费信贷的增长对扩大内需,保障经济8%增长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相对于投资增速,目前我国的消费增长仍显不足,两者之间大约有近18个百分点的差距。并且由于投资的超常扩大,消费与之的差距更加扩大了。消费特别是居民最终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动力,消费需求不足表明我国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在目前投资需求已无太多扩张空间的条件下,消费需求的增长就成为明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促进居民消费,提高消费需求在内需中的占比作为2010年扩大内需的核心是非常明智的。在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居民消费方面,银行业有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明年,银行业要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要跟随居民购房、购车、置业、装修、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娱乐等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信贷产品与工具,扩大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通过消费信贷助推居民消费增长,促进消费升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詹向阳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本报专家组成员)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