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部分股东反对使“中拓联姻”再生疑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力拓部分股东反对使“中拓联姻”再生疑云
2009年02月18日 09: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地时间2月12日上午,中铝公司和力拓集团在伦敦签署协议,就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达成一致。图为中铝总经理肖亚庆(前左)和力拓首席执行官 Tom Albanese(前右)签署协议。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充沛现金成中铝入资力拓最大筹码

  在中铝和力拓分别发布关于中铝195亿美元入资方案后,力拓部分股东表示反对并支持必和必拓的重新介入,使得正在等待批复的“中拓联姻”再生疑云。

  业内人士表示,中铝拥有充沛的资金和中国相对良好的融资市场和前景,将成为本次交易成功的最大砝码。据他透露,本次交易首先将接受澳大利亚外商投资评审委员会的审查,按照以往惯例,将在一个月时间内公布结果。

  交易传出被拒风声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16日报道,力拓公司的部分机构投资者表示,如果必和必拓能够对力拓公司发起新一轮的收购,那么他们将为必和必拓完成收购提供融资。据悉,这些投资者将全力阻止中国铝业与力拓公司总价达195亿美元的交易。

  此消息一出,中国铝业股票应声而下,在维持了两周上涨的情况下开始下跌,截止17日收盘,中国铝业H股跌至4.06港元,跌幅已达6.88%,A股方面收盘价10.86元,跌幅2.95%。

  澳大利亚政府方面向媒体表示,会遵守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进行审批。一个曾参与过海外投资的内部人士说,澳大利亚将会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对于可能控股的投资都会给予否决。尽管本次交易中铝所占股份将会上升到18%,并没有违反其规定,但是因为中铝是国资控股企业,澳大利亚政府在审查方面将会更加严格,历时也可能更长,同时不排除出现其他变数。即使审批通过,能否顺利通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也将是下一个难题。

  根据公告显示,前述审批时间表一旦得以明确,力拓集团将召开股东大会,该股东大会现初步预计将于2009年5月召开。本次交易预计将于2009年7月31日前初步完成。

  排斥来自中国的巨鳄

  “尽管处于严重的债务危机中,但是对于和中铝的进一步牵手,力拓内部还是有很大的担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力拓股东最大的担心来自于:中国作为铁矿石最大的消费国,中铝作为力拓一个大客户,当中铝的股份增高后,将会减弱其对中国市场价格方面话语权,而当市场回暖后,长期从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模式将面临危机。

  基于这样的考虑,转而支持同样是上游原料供应商的必和必拓,成为力拓公司中部分股东的首选。就在上周日一家力拓公司的大股东曾向媒体表示:“我们已经清楚地表明了立场,只要是来自必和必拓的收购要约,无论是整体收购还是部分收购,都将要优于来自中国铝业的注资。而考虑到力拓的巨额债务将成为其资产出售的最大阻碍,我们将通过新发股权方式来为潜在买家提供资金帮助。”

  对此,中铝董事长肖亚庆公开表示,本次收购并不会威胁到力拓公司原本的运营和决策等方面。从公告中看出,条款中对中铝投资项目以及获得权限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和限制,并且提名的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一名独立董事,也明文规定不会参与到核心层事件,特别是与中铝有关的表决中。

  充沛现金成为筹码

  对于背负巨额债务的力拓公司来说,获取资金从而削减债务是第一要务。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日前表示:“力拓公司2009年资本支出将从90多亿美元缩减至40亿美元。”为此,力拓公司已经开始转让部分资产,并停掉一些项目。

  不仅是力拓,全球经济危机,特别是有色、钢铁类产品需求持续下跌也让必和必拓销售出现下滑。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卡尔德隆(Alberto Calderon)此前承认,“公司2008年上半年铁矿石销售损失将达到9.2亿澳元。”

  “力拓股东表示为必和必拓融资的表态,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同样身处经济危机的‘两拓’来说,即便力拓选择二者合作,必和必拓能否迅速提供195亿美元巨额资金也是个问题。”银河证券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分析师说。

  “相比较之下,中铝195亿的注资,因为并未损害其控股权地位以及核心经营模式,无论从时间和成本上,都是略优的选择。”上述人士同时表示。他指出,除了迅速获得资金外,力拓还能通过和中铝的合资公司,在中国金融机构中为其项目开发融资,而在中国国内融资的成本也将比力拓在英国或澳大利亚更为便宜。

  此外,根据公告,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后续还将一起就几内亚西芒杜(Simandou)铁矿、中国矿业勘探开发及其他潜在机会进行合作,为力拓开拓中国市场敞开大门。(记者:杨烨)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