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快递业过度开放 亟待《邮政法》抢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业内:快递业过度开放 亟待《邮政法》抢险
2009年03月20日 13:18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怎么来形容国内快递企业的险峻形势都不过分。”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快递行业内部研讨会上,身为顺丰速运集团公司副总裁的黄伟语出惊人。而会上发布的一份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蒋建业执笔的《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课题报告(下称报告),佐证了黄伟的判断。报告认为,我国快递服务在较短时间内的先开放国际信函快递市场、后改革、再立法规范的过程,客观上造成了目前全行业的被动地位。

  对外资过度开放

  报告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快递市场的产值约400亿元,邮政EMS和顺丰速运的收入分别超过90亿元和40亿元,远超联邦快递1.35亿元的国内快递营业额。

  如此小的市场份额,为何让国内巨头顺丰速运倍感压力。最近外资市场份额的增长势头异常迅猛,根据国家邮政总局2008年第三个季度的公报统计,2008年初外资在国内快递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到1%,而到了第三个季度是4.9%,比之前翻了4倍。狼真正开始逼到眼前了。

  在蒋建业看来,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快递服务的发展,一般都遵循先立法、后改革、再开放市场的发展模式。而我国则走了一条与之相反的道路。

  “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快递市场发展很早,水平很高,但进入门槛也很高,对信件专营维护很严,市场监管很严。同时,对市场设置有效的软壁垒保护手段,国外快递企业即使进入也很难立足和生存。”蒋建业称。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国际快递业巨头DHL在今年全面退出美国市场。而主因则是美国政府有意无意设置的诸多门槛。

  相比之下,我国对国际快递巨头“慷慨”得多。在国内快递企业还十分弱小的情况下,低门槛引入国际快递企业。报告称:“我们对加入WTO后的快递市场缺乏正当的保护手段准备,最终导致我国的快递市场开放过度。”

  给民营快递国民待遇

  以美国为例,FEDEX、UPS和美国的国家邮政公司三大快递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400亿美元。

  国家邮政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达瓦在上月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这个市场大得不得了,美国的相关产业总值是9000亿美元。快递业的营业收入占GDP的1%,我国现在连0.3%都不到。”

  如此可观的市场,难免会引得国际巨头的垂涎。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占据市场绝对份额的多为民营快递。因此,我国过度开放的政策,抑制了国内民营快递的生长空间。

  对此,顺丰速运集团公司副总裁黄伟深有体会。“我们在南方建设一个基地,花了几年工夫还没批下来,而竞争对手出手比我们晚,不仅基地早就建好,而且地段还比我们优越得多”。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如果说中国的外资政策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这种超国民待遇扭曲了许多企业的行为,激励他们不是去努力开展技术革新和管理以提高效率,而是挖空心思取得‘外资’的身份去享受优惠。”

  尽管生存空间狭小,民营快递正在快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有各类民营快递企业两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年营业额超过200亿元。民营快递约占全国同城快递市场的85%,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50%以上。

  亟待邮政法

  在民营快递是否能继续生存发展的紧要关头,新邮政法的修改成了中外快递企业的角逐场。

  据蒋建业透露:“《邮政法》到现在都有十几个稿了,但是还出不来。反复扯皮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外商投资企业到底是否允许经营信件。在这一块,国外的快递公司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不想轻易让出这部分利益。”

  报告认为,邮政法的修改,必须排除干扰,充分考虑我国现行《邮政法》的立法背景和法律实施环境的巨大变化,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攸关国家主权和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攸关快递服务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

  此外,蒋建业还建议:“对于信件专营权,逐步适当放开是国际惯例,但绝不能轻易开放,初期的开放步伐不能太大,要分步放开,在我国快递市场始终不能彻底开放,各阶段之间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过程,市场开放一定得是渐进和可控制的。”在国际上也有先例,比如美国是本国快递企业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对外开放市场后,其它国家的快递公司进去后基本上抢夺不了多少地盘。

  “大家都在翘首等待新《邮政法》早日出台,否则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对于大部分企业,能否生存下去都将是个疑问。”黄伟说。(记者胡剑龙)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