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声音"没底气 如何争话语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声音"没底气 如何争话语权?
2009年04月13日 10: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政府应扶持企业提高市场定价权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向国际化转变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雄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提高到7.7%。

  节节攀升的数字令人振奋,显示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却没有取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称的话语权。专家认为,中国外贸大而不强的状况必须改变。

  缺失话语权受制于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去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达到了4.4356亿吨,但铁矿石价格的话语权却始终由巴西与澳大利亚这两个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牢牢把握着。事实上,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石巨头的谈判已经连续5年,但每次都以涨价结果告终。话语权的缺失直接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上受制于人。

  更为明显的例子是,作为稀土等初级资源和纺织品、玩具等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中国是各种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者。过去,国外对中国产品设置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等传统贸易壁垒,近来则花样翻新,又开始使用质量、安全、环保、劳工等非关税技术壁垒,中国企业动辄得咎,承受巨额损失更是家常便饭。

  长期以来,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的主动权一直被发达国家把持。“握有核心技术专利链的跨国企业或企业集团已经将自己的企业标准变成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他们集企业和标准化组织的角色于一身,在全球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科技帝国,对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

  由于标准的缺失,导致我国制造业的许多领域中科技水平跟世界的距离,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关键领域有所拉大,特别是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我国只是一个工序的包装和组装,其他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在国外。

  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专家张平教授认为,近年来的一系列知识产权诉讼,已经反映出跨国公司的标准策略,即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他认为,在国际竞争下,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只能做世界的“配角”。

  “中国声音”为何没底气

  外贸领域国际市场话语权的缺失,暴露了中国一些行业发展和竞争的无序以及前瞻性思维的缺失。

  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张智新认为,中国在全球市场定价权和世贸规则话语权方面的长期缺失,虽然是新兴贸易大国都面临的共同困境,但绝不能简单归咎于历史责任和发展时差。作为贸易大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多少话语权,从主观原因看,至少包括如下几点:一是在埋头追求外贸总量的同时,没有高度重视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普及和利用;二是进出口市场主体规模小、数量多、人心散,虽然贸易总量较大,但无法形成贸易谈判的有效合力;三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尚缺乏良性协作和联动的机制,政治外交与商业贸易谈判没有形成呼应;四是有贸易无市场,国内没有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品、服务贸易的规范市场。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认为,中国企业做技术、做标准至今尚未出现做出非常关键部分的先例,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技术起点低,综合实力与国际厂商相比较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制造”已经沦为“中国打工”,成为世界低端产品的加工厂。

  专家认为,当美国西雅图的航空产业工人像玩堆积木一样在组装波音飞机时,数以万计的中国打工妹却在缝纫机前拼命地劳作。一边是技术含量极高的尖端产业,一边是人山人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鲜明对比,足以让国人汗颜。所以,技术的落后也是中国发不出贸易强音的原因之一。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