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金融中心就是银行越来越多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金融中心就是银行越来越多吗
2009年04月13日 11:20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问: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能是这段时间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我注意到有种观点认为,银行总部或办事机构在上海开办和运行得越多,国际金融中心就越名副其实。请问,金融中心就是银行越来越多吗?国际金融中心具体有着怎样的功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色”何在?

  ———上海浦东大道 赵言明

  答:一般来说,金融中心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和交易比任何其他地方更有效率进行的都市。金融中心多被理解为资金或资本的集散地。国际金融中心则是若干个地区或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体系的中心城市,是促进全球性或区域性经济成长、投资及贸易发展的金融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包括各种金融资源,如金融产品与市场、金融科技与人才、金融信息与网络、金融集团与机构、金融法规与文化、金融地缘与时区的高度融合和互动。

  依据不同的地缘、目的和发展阶段,国际金融中心可分为以下各种功能类型:

  1、在地缘因素上,金融中心可按照业务范围或重点分为三类:一类是本国的国家级金融中心;而在业务扩展至本国领土以外时,便有了第二类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比如新加坡;当货币体系与金融体系能够主导全世界,则就成为第三类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一般是指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2、按照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名义中心和功能中心。名义中心也称记账中心,它纯粹是记载金融交易的场所,银行或金融业务并不在此地进行。许多跨国金融机构选择在这些免税或无监管的“名义中心”,如开曼群岛,设立“空壳”分支机构,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其全球性税务负担、成本和风险。功能中心是开展各种金融服务和交易,创造或提供价值与就业的都市。它具体可分为“一体化中心”和“隔离性中心”。前者为“在岸中心”,不将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人为分隔;后者则将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或本币业务与外币业务严格区别。

  3、按照发展阶段的划分,可分为传统金融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前者主要是通过各种要素市场,如银行贷款、证券上市、期货期权等活动,向全世界输出资本、配置资源。经典范例是二战前的伦敦和二战后的纽约。新兴金融中心,一般被认为是伴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成长,而自然要形成它与其国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金融中心。这类金融中心通常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中缺乏金融主导地位,而这正是当前国际金融架构必须改革的地方。

  就此而言,银行越多金融中心越名副其实的观点,是一种片面理解。银行尤其是各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跨国银行的高度集聚,固然是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这并非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全部。国际金融中心包括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硬实力是指各种交通基础建设、电信网络设施及相关的酒店服务设施等;软实力体现在法制环境、人文环境、英语普及水平、教育水准和文化底蕴等;巧实力则是指国家或地域的管理层和人才资源,在整合全球资源、建立金融要素市场和化解金融风险乃至国际金融危机上的谋略、智慧、政策和创新技巧。这三大实力,是新时期一个成功的国际金融中心所需具备的核心要素。

  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将上海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在15年前就已写入党的代表大会公报中。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初步具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的完备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人才、环境与管理,上海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日益强大。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正式进入起点更高、目标更清、步子更实的新阶段。

  不过,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务可能比想像的更为繁重。在服务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区域合作竞争以及提升全球吸引力和实力上,上海有必要处理好“十大关系”和“七个抓手”,建设一个有特点、有重点的国际金融中心。

  “十大关系”包括要素市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国家战略与地方战略的关系、全球性金融中心与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关系、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关系等。“七个抓手”包括:建立与完善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一行三会”与上海市政府组成的“6+1”机制;相关投融资工具、支付工具、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等世博金融计划的实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标志性、功能性、系统性三位一体的上海金融城,即以浦东为金融要素市场和大型机构集聚地、外滩为资金资产管理、零售银行和各种金融服务的集聚地;构建涉及金融稳定与安全的系统工程;推进人民币新产品研发与交易中心建设;改革和完善上海金融人才开发体系等。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不能简单地套用甚至复制纽约、伦敦这两个正在转型和调整的国际金融中心模式。中国式的金融中心,既不是闭门自大的本土中心,也不是华尔街式的失衡中心,而是具有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中,人民币的清算、支付及其新产品研发交易中心,与航运中心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金融创新和严格监管的平衡发展,金融人才和法制环境的全面发展,将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特色。(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 陆红军)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