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央企收购屡遇挫 "国家色彩"遭外方猜忌抵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央企收购屡遇挫 "国家色彩"遭外方猜忌抵制
2009年06月15日 07:02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力拓给我们又上了一课

  近日,世界第三大铁矿生产商力拓解除与中铝达成的195亿美元融资协议,转而与必和必拓联姻,意味着我国最大一起境外并购交易功败垂成。与此同时,刚破产的美国通用汽车旗下品牌悍马被四川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企腾中重工收购,激起广泛热议。

  年初以来,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见底,外部环境变数增加,但由于市场走势比预期的要明朗,许多国内企业不再观望,对外投资意愿趋强,参与跨国并购案增多。据商务部统计,前五月并购占我境外总投资比重超过40%。

  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认为,今年企业“走出去”仍处于重要战略节点,一些境外企业资产因危机而迅速缩水,国内企业去境外并购优质公司、资产的机会多了,投资成本降低,交易条件改善,在投资中有可能处于较有利位置。眼下外贸滑坡,以投资带动出口无疑是开拓市场的一条捷径,企业也希望通过扩大对外投资来重新布局。

  可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4年前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已是明证,此次力拓对中铝毁约,给所有中国企业又上了一课。不管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商业利益、政治博弈或其他,都折射出国内企业缺乏经验,备手不足,境外投资的操作不够老到娴熟。何况较之国内资产重组,跨国并购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全球经济形势变化,要看资产所在国的政策、法律、文化环境。不断蔓延的投资保护主义,也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加大了谈判难度和并购复杂性。

  去境外买什么?为什么买?

  有人这样形容近两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起初声势浩大,中途一波三折,最终黯然收场。”由此引发了一个问题:境外投资是为了什么?应该投资什么?

  商务部研究员邢厚媛指出,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境外投资成败。尽管腾中重工收购悍马还未尘埃落定,不能妄下论断,但必须看到,人家不会把好东西轻易给你,率性盲动往往吃亏。境外投资绝不仅仅是为了抄底,更不可抱着捡“甩货”的侥幸,在跨国并购的谋划、运营方面,国内多数企业尚处初学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绝不等于谁手头有美元谁就能搞定”。

  不少人质疑悍马的市场前景,担心“悍马会变死马”。据悉,悍马此前多次找过吉利集团,而吉利经过深思熟虑,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DSI的自动变速箱产能和技术是国内现在最缺乏的。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任何海外并购都有风险,没合适的就坚决不做,不能因为便宜就出手。

  20年前,日本企业曾高调进军经济走低的美国,大举收购美国落后的技术设备以及标志性建筑、娱乐产业等,结果把自己拖入泥沼,损失惨痛。邢厚媛说:“别总想一口吃个大的,要掂量有没有能耐吃下。”有时候,交易不难整合难,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花了多年功夫都没搞好克莱斯勒的整合。我国TCL吞下汤姆逊、上汽收购双龙等项目,也都败在整合上。

  商务部合作司李永军处长认为,境外并购的战略目标和方向要清晰,出发点应回归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而非逞一时之快。某个项目买不买,最关键的是看它有没有市场、产品能否卖得动。否则,多么知名的卖家、多么大的品牌都没啥意义。具体来讲,不妨先去收购那些规模适度、产品和技术较集中的企业;交易额暂以10亿美元以内为宜,即使不成功,代价也不算太大。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