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中国菜油为何难进中国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瞭望》:中国菜油为何难进中国锅
2009年08月12日 13:5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正在研究的高油酸、低亚麻酸、低芥酸的菜油,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8%,甚至将超过橄榄油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对传统菜油的理解存在成见和误区,我国研制出的优质菜油在超市中难见踪影。多位受访专家由此建议,不论是从营养价值方面,或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还是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都应该加大菜油的宣传力度,引导城乡居民增加菜油消费。同时,应加快建立国家级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从生产、收购、加工等环节提高国产油菜籽产业竞争力,扶持建立民族品牌,应对进口油菜籽的长期挑战。

  超市难觅优质菜油踪影,国产菜油无优势品牌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菜油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6%左右。2002年以前,菜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油消费退居第二位。之后,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2006年菜油消费退居第三位。2007年我国菜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0.6%,略低于棕榈油的消费量。

  据商业部门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食用油市场三大品牌中,来自全外资的金龙鱼已占到了50%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调和油一统天下;位居第二的“福临门”虽然是内资,但其原料主要来自美国的ADM等公司;而“鲁花”也有25%的股份为丰益国际所有。

  湖北省是全国菜油主销区,菜油消费曾经占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60%左右。据湖北省农业厅介绍,目前湖北省菜油消费仅仅局限于农村居民,比重也在逐渐下降。而城市市场上基本看不到菜油销售,菜油几乎被城市居民遗忘。

  本刊记者在湖北调研时发现,由于传统菜油色深油浑,且炒菜时容易产生一股生涩气,人们对菜油理解存在成见和误区,使得苦推了20年的优质菜油在超市中仍难觅踪影。一位在农村长大的武汉市民说,除在农村用过菜油外,在城里安家20多年了,从来没有再食用过菜油。

  武汉最大的超市中百商储一位负责人透露,以菜油为主的调和油或纯菜油品牌在超市很少,纯菜油销售只占食用油市场不到5%的份额。在武昌徐东大街开酒店的王经理说,店里用菜油很少。用于加工菜肴会改变菜的颜色,只有在炸制辣椒和加工色泽深的菜时会用。川菜馆、火锅店的烹饪符合这一特点,用菜油较多。

  据了解,我国研制成功的优质菜油油酸含量平均为61%,并且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芥酸、硫甙成分都较低,因此被称为“双低”,被誉为营养成分仅次于橄榄油的食用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傅廷栋说,现在正在研究的高油酸、低亚麻酸、低芥酸的菜油,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8%,甚至将超过橄榄油。目前,菜油已成为多个发达国家市场上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植物油之一。

  记者随机采访到的一些消费者,都知道食用植物油对健康有益,但对哪一种植物油更有益于健康,则没多少人知道。至于芥酸是怎么回事,一般的消费者更不了解。商场里出售的菜油,也都没标注芥酸含量,或者标明是低芥酸菜油。

  洪森天利油脂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洪传林说,长期以来,油脂加工行业在国内大都是粗加工,产品是大路货,企业成了农民的“搬运工”,没有叫得响的国产菜油品牌。据湖北省农业厅油菜办统计,全省现有一定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300多家,而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仅有15家。由于规模不大,菜油加工至今没有一个覆盖省内市场的知名品牌,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就更有限了。

  增加菜油消费

  有助于维护我国食用油供应安全

  近几年,国内食用油消费量呈“直线”增长态势,而油料生产却跟不上消费的步伐。尤其是2005至2007年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连续三年减产,导致食用油自给率逐年下滑。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约为40%,而一般认为达到60%的自给率才是安全的。我国已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把食油自给率恢复到50%左右,净增约250万吨油脂。

  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开发南方冬闲田,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提高油菜单产、油菜籽含油量是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手段。湖北省油菜办公室首席专家田新初说,油菜种植与粮食种植不冲突,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季作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果能及时加大科研力量,创造强势的民族品牌,油菜籽行业就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

  以湖北省为例,该省冬闲田和“两江”(长江和汉江)流域两岸的滩涂地蕴藏着油菜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在原有油菜面积1800万亩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发冬闲田(目前还有近800万亩可供开发的“三冬田”),充分利用“两江”流域两岸的滩涂地(可供利用滩涂地300万亩),还可在幼林果园间作套种油菜100万亩,可使全省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亩以上,相当于增加近30万吨的菜油。

  其次,通过改良油菜品种,可较大幅度提高油菜籽含油量和单产。目前湖北省油菜品种改良的重点是在“双低+杂优”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抗病性、含油量以及适合机械化收割,突出抓好“三低”(低硫、低芥、低饱和脂肪酸)、“三高”(高产量、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三抗”(抗病、抗倒、抗裂荚)新品种的选育。通过5年的努力,可将油菜籽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单产由13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公斤以上,相当于总产增加35%。

  尽管我国发展油菜籽种植潜力巨大,但是如果消费者不接受菜油,油菜生产也会受到限制。只有消费者接受了,菜油消费量和价格才能上去,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从而最终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湖北省政府今年6月首期启动了200万元补贴,推动4家优质菜油生产企业与大型超市对接洽谈,同时倡导媒体宣传优质菜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拉动市场消费。此前近一年来,湖北省还开展优质菜油评选活动,实行“以奖代补”,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油菜产业,重振菜油市场。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