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七夕经济”的“中西”搏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通讯:“七夕经济”的“中西”搏弈
2009年08月26日 2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海八月二十六日电 题:“七夕经济”的“中西”搏弈

           中新社记者 冯抒敏

  街头巷尾热销的玫瑰花和巧克力,映衬着年轻情侣们的如花笑魇。若不是情侣们身着清凉的夏装,此情此景让人误以为身处二月十四日。农历七月初七,这个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中国情人节”,在广西北海市经历一场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的“经济”搏弈。

  “七夕”前一周,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北海的一些西餐厅、咖啡馆、酒吧先后推出情侣套餐或七夕派对,期待“中国式浪漫”能将自己的盆钵装满;不少花店、商场的玫瑰、巧克力、珠宝首饰等摩登物件促销亦大打“七夕”牌,诱惑都市“牛郎”买下献给心爱的“织女”……与之相比,许多本应突显这一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式餐馆以及传统中式服饰、手工艺品商家却显得十分低调。

  在北海市新新力购物商场的一家十字绣手工坊,年轻的女店主独自一人闲坐店内核对销售数据。看到其他商家的卖力促销,她才幡然醒悟:原来今日是七夕。这名女店主表示,从今早开摊以来,才卖出两件十字绣,“今日恐怕也很难卖出多少了。”就在这家手工坊的楼下,有一家主推“七夕情侣饰品”的店面,往来顾客络绎不绝。

  “七夕”又称乞巧节。在中国古代,少女们在这一天晚上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织女能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如今,这一中国最浪漫的传统佳节,在玫瑰和巧克力的簇拥下,却成为商家和消费者演绎西式浪漫的舞台。

  “在我看来,如今的‘七夕’只不过是让情侣们多过一次西方情人节罢了。”二十五岁的小卢说。这位在南宁市一家网站从事编辑工作的年轻女孩对七夕毫不感冒。她认为,在西方情人节上神气活现的玫瑰和巧克力,不应成为“七夕”的文化符号和特色代言。

  “我本想买一把精致的木梳作为礼物送给女朋友,可是转了大半个北海也没找着合适的。”二十三岁的大学生小陈说。他表示,在古代,梳子代表相思和爱情,这样的礼物切合中国人含蓄的性格。遗憾的是,木梳、同心结、香包等极具传统特色的定情信物在市场上难觅踪迹,而不少成人用品店却抓住机会大打浪漫隐喻。

  有商家表示,“七夕”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却缺乏有效的文化消费引导,“在商言商,我们自然要把握和迎合顾客的消费习惯。”此间专家呼吁,应当推陈出新,把“七夕”文化包装得更具吸引力,提高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认知度。

【编辑:宋方灿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