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口观将为未来中国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科学人口观将为未来中国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
2009年08月27日 14:47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按照联合国定义的标准,中国在本世纪之初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伴随着人口生育率下降与预期寿命延长,中国人口增速将逐步放缓,最终带来劳动力供给的低增长。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在不断创造出新的劳动力需求。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缺口必然带来工资率上升,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应的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

  未来中国如何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1950~2050:百年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走势

  在人口学上,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利用上述两个指标,图1勾勒了1950年~2050年百年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阶段性转折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历年);2005~2050年数据由中国社科院王广州研究员提供)

  从图1可见,人口抚养比从1950年到1964年保持持续上升趋势,由61.0%上升到79.4%。1964年是中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的第一个转折点。越过该点后,中国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来自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这种态势一直保持到2013年左右。2013年之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少儿抚养比,使得总抚养比开始出现第二个转折点。

  与此对应,就业比呈现反向变化趋势,在1964年到2013年期间持续上升,之后则逐步下降。中国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大大减轻了人口抚养负担,提高了人口结构的生产性,通过丰沛的劳动力供给和生产性人口结构带来的高储蓄率,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源泉之一,即所谓的人口红利。

  按理,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进入可以收获人口红利阶段。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遭受十年“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中国未能抓住人口转变的有利时机,将潜在的人口红利转变为现实的人口红利。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