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经济总量60年翻641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四川民族地区经济总量60年翻641倍
2009年09月17日 15: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成都9月17日电 (刘贤) 记者今日从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获悉,60年来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2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776.2亿元,总量扩大了641倍。

  四川有5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1955年至1959年,四川民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使该地区在社会形态、生存关系、民族关系和政治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川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2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776.2亿元。地区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9.2∶31.8∶19.0调整为2008年的27.4∶42.1∶30.5,打破了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独占鳌头的格局。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1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776.2亿元,年均增长8.2%。

  民族地区是四川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依靠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四川民族地区积极培育和壮大旅游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该地区接待游客达到166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亿元。

  在三大产业良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是四川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2008年,该地区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8221元,比1952年(468元)增长59.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22元增加到2008年的3231元,增长25.5倍,年均增长11.5%。

  现在,四川民族地区51个县(市)已有48个县(市)实现了“普九”,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全面覆盖民族地区51个县(市)。

  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敬全林说,60年间,四川民族地区已逐步摆脱了贫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正向小康目标稳步迈进。(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