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底儿” 60年财政收入增长1000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上海“家底儿” 60年财政收入增长1000倍
2009年09月22日 08:4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1949年到2009年,历史的车轮跨越了一个甲子。回眸凝望,60年间,上海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最新(9月20日公布)出版的《光辉的六十载——上海历史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287.5倍,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37.7倍,全市财政收入比1950年增长1022.5倍。

  朴素的统计数据,惊叹的沧桑巨变,不断书写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辉煌新篇。

  经济实力逐年壮大

  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从整顿经济秩序入手,把发展生产作为城市中心工作,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大跃进时期”使经济增长出现震荡,“十年动乱”又使国民经济遭到重创,但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经济迅速走出低谷,尤其是从1992年到2007年,上海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长率落差仅为4.8个百分点。2008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经济总量比1949年增长287.5倍,平均每年增长10.1%。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上海见事早、行动快,全力保增长,坚持调结构,努力稳民生,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向着又好又快方向稳步迈进。

  总量规模壮大的同时,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949年上海按当年汇率折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仅为274元,1978年不到2500元。改革开放后,上海人均生产总值不断跨越新台阶,1988年超过5000元,1993年突破1万元,2000年跃上3万元台阶,2008年又跨过7万元平台,按当年汇率折算,上海人均生产总值已达10529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中等国家(地区)的收入水平。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1949年,上海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2押47.1押45.7,虽然三产比重较高,但层次较低。近年来,上海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从1978年的4押77.4押18.6调整为2008年的0.8押45.5押53.7,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2008年,上海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35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45.9倍,平均每年增长8.8%。

  60年来,上海工业已逐步从基础薄弱、结构畸形、发展缓慢的旧工业,转变为工业生产门类齐全、生产技术和设备先进、综合配套能力强大的工业体系。近年来,上海明确了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成为下一轮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78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527.8倍,平均每年增长11.2%。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