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现状调查:稳定市场,基金难承之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基金业现状调查:稳定市场,基金难承之重
2009年10月29日 09:36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18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出落成大姑娘、小伙子。我国的基金业,在幼年时曾曝出令全社会震惊的“黑幕”,种种骇人听闻的利益输送给了这个行业的信誉沉重一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整顿,已近成年的我国基金业状况如何?它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出了多远?曾深为公众垢病的老鼠仓现象是否还“非孤立”地存在?它为基民增加财富性收入的目的实现得如何?它稳定证券市场“定海神针”的作用起到了没有?这些问题时时都在引起国人的关注和思索。提出和分析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调查的初衷之一。要知道,我国开放式基金账户总数达1.68亿户之巨,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城镇居民家庭参与了基金投资。爱之深,痛之切。每年获得几十万数百万年薪的基金高管和围绕基金业的形形色色的“食利者们”,应该容忍公众对这个行业的“苛求”。

  中国基金业发韧于1991年,发行规模达6930万元的珠信基金成为国内发行时间最早的基金。而真正的规范和发展则是在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1月14日正式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之后,1998年3月6日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标志着中国基金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8年的发展历程,从微弱之势到日渐强大,从不为人知到走进千家万户,基金显示了市场的发展,道出了监管层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努力。大小60家基金公司,为数不少已达“成年”。18年的成长颇为不易,如今的现状确实有诸多的问题。为时多日,记者对中国基金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

  和监管层搞好关系是重要任务

  基金什么时候发行、发行规模多少,是由监管层严格控制的,这就是现在一直实行的基金发行审批制。

  “由于这种审批制,监管部门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一家基金公司老总告诉记者:“作为监管层允许哪一家先发行、哪一家不得发行,其中就大有学问。”

  有专家直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基金公司谁大谁小,监管层说了算。不让你发行基金,你就募集不到资金,那你提的管理费自然就少。所以和监管层搞好关系,是所有基金公司的重要任务。”

  民营企业主从事基金业务难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基金公司注册资本少的1亿元,多的也仅有1.5亿元,但手中管理的资产却是相当惊人。有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前十大基金公司中,绝大多数掌管的资产超过千亿。基金公司规模排名第一的华夏基金,截至2009年6月30日,掌管的资产已超过2500亿元,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超过1200万。依据现存按资产规模提取管理费的办法,不少基金公司每年提取的管理费就有数亿元。在2008年底,基金规模最大的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和南方基金三家,提取的管理费分别为28亿元、18.23亿元和18.1亿元。

  “如此丰厚的回报,只在体制内享有,这对于市场上其他主体而言不公平,民企想进来,太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这几年虽然有些合资基金公司存在,但是查阅绝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资料,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国有股东,有的是银行、信托公司,有的则是自家的证券公司。比如,华夏基金的惟一股东是中信证券,南方基金的股东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的股东分别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他同时强调:“但是,只有让包括民企在内的各类企业、自然人发起成立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才能将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老鼠仓、利益输送等被诟病的基金黑幕才可能减少,才能在竞争中强大起来。现在基金公司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竞争不足有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