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荒”跟着“气荒”传递通胀信号?或波及房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煤荒”跟着“气荒”传递通胀信号?或波及房价
2009年12月03日 15:43 来源:重庆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多城市电煤告急,上演“抢夺战”,我市缺口200万吨

  -煤价每吨上涨百元,可能推高PPI,导致CPI上扬

  紧跟“气荒”,“煤荒”悄然来临。日前,市经信委向各大火电厂下发紧急通知:全国不少城市出现电煤供应紧张局面,区域性电煤“抢夺战”激烈上演,我市今年10月至明年3月的煤炭供应缺口预计逾200万吨,各大火电厂须拟订电煤外调应急预案,并提前安排明年电煤运输计划。

  目前,全国煤炭价格一路飙升,以我市为例,已由10月初的470元/吨涨至570元/吨,创今年最大涨幅。著名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当煤炭价格呈全国性上涨局面时,这是通货膨胀的信号。

  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上扬,PPI也将上调,随之传导CPI,对消费品形成涨价压力。我市一知名地产人士分析,这或将引发房价新一轮上涨。

  现状

  电煤吃紧 我市缺口200万吨

  开县白鹤电厂商务运行部负责人杨林近几天眉头深锁:电厂的电煤库存仅20万吨,只够用一个月时间,后续煤源尚无着落。在正常情况下,电煤储量应为30万吨。

  为解决电煤问题,仅在上月,开县县政府就召集当地电厂和煤炭企业开了3次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并呼吁煤炭企业能首先保证本地电厂需求。但因煤企与电厂价格悬殊谈判未果。由于全国均处于“煤荒”局面,我市不少煤炭顺江而下,销往湖北、江苏等地。以开县为例,据白鹤电厂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每日外流煤炭逾5000吨。

  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江海军说,经初步测算,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我市电煤供应缺口为200多万吨。目前,全市各大主力电厂存煤总量为110多万吨,仅够使用20多天。

  入渝抢煤 大多都是抱现金来

  昨日,刚刚送走湖北一电厂购煤代表的巫山煤炭工业局煤炭科科长杜文凭告诉记者,各省之间的煤炭抢夺战十分激烈。

  杜称,巫山近期已接待了数十拨来自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用煤大户购煤代表,如华能武汉发电公司、江西新达康化工、宜昌宜化集团等,“他们大多都是抱着现金来的”。与往年相比,今年煤炭抢夺战上演得更早、更激烈。据悉,今年提前了一个月,来的客户数量也翻了一番达到20多家。调查显示,目前巫山所产煤近七成流向外地。

  另一产煤大县奉节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广西一家电厂前不久就在当地用高价买走了10多万吨煤。

  这一波“煤荒”呈现出全国性态势。据国家电网对重点电厂的存煤情况监控显示,11月15日华东地区电厂的存煤可用天数已经下降至7天,触及7天的存煤警戒线。个别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甚至仅为2~3天,面临停炉;广东个别主力电厂近期也曾触及10天的存煤底线。自11月22日至今,覆盖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和重庆六省市的华中电网,用电量同比增长38%,电煤供应出现趋紧状况。河南出现个别电厂缺煤停机现象。

  价涨百元 创今年来最大涨幅

  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将上扬。市经信委调查显示,目前在巫山等地,发热量5000大卡的电煤,价格已由10月初的470元/吨涨至现在的570元/吨,创下今年以来最大涨幅。

  巫山煤炭协会介绍,尽管市内煤价上涨,但与贵州、四川相比,仍要低50元/吨。正是这份价差,让“煤串串”异常活跃。“今年冒出了不少新面孔,仅上周我就接触了4个。”渝北煤老板温先生说,这些“串串”主要来自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一般以高于本地价格10元/吨抢货,拿到外地卖,除去运费一吨还可以赚20~30元。

  据圈内保守统计,目前活跃在渝北、奉节、巫山、开县等地的“煤串串”逾百人。

  四因素致电煤趋紧

  市经信委表示,导致我市目前电煤吃紧主要有四大因素。

  ① 伴随经济回暖,我市用能迅猛增长,发电量日益增加。仅在今年10月,我市发电量同比就增长了30%以上。

  ② 冬天提前来临,民用电负荷也随之提高。

  ③ 我市今年水电资源枯竭达50%,水电将压力转移至火电。

  ④ 由于此波“煤荒”属于全国性态势,邻省均采取了电煤外流限制措施,开收资源费,我市外购电煤难度加大。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