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扩大消费“兵发四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瞭望》:扩大消费“兵发四路”
2009年12月08日 1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8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发文称,下阶段调整扩大消费的重点,将从消费能力、供给结构、消费环境和消费预期上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众所注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议程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意料之中”地成为中央下一阶段工作部署的重点。改变消费率低这样一个经济结构中的顽疾,成为值得期待的“突破口”。为此,就明年扩大消费政策的重点思路和调整方向,《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有关权威人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增长一直较快,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消费增长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1.6%,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而2009前三季度,消费需求依然保持了15.1%的同比增幅,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过高的投资增长率,导致我国消费率多年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至2007年的48.8%,下降了13.3个百分点。这种下降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来,短短8年间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骤降至2007年的48.8%,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近二十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而2007年我国消费率只为48.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2个百分点。

  细分来看,我国政府消费率的变化波动不大,1978年与2007年的政府消费率基本持平。而居民消费率从1981年的最高点52.5%下降到2008年的35.3%。“可以看出,我国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实际上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他解读说,应对危机以来,中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是一以贯之的,下个阶段,重点是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消费政策,将从提高消费能力、改善供给结构、优化消费环境和引导消费预期上,进一步优化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要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必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只有这样人们才有更多的钱能够消费。”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提高消费能力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

  他指出,把“蛋糕”做大很重要,把“蛋糕”切好同样重要。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财富不断向高收入阶层集中,由于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和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不足,制约消费增长,使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或保持较低水平。

  有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差从2000年的2.8倍扩大到2008年的3.3倍。而且在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中,收入向一部分人集中的倾向显著。目前,收入最高的20%阶层和最低的20%阶层的家庭收入差,从2000年的3.6倍扩大到了2008年的5.7倍。农村也是如此,收入最高的20%与最低的20%的差距,从2000年的6.5倍扩大到了2008年的7.5倍。

  权威人士介绍说,这几年来,虽然社会财富明显增长,蛋糕越做越大,但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是下降的,政府和企业所得的比重是上升的。1992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6%,2007年只有52.3%,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和企业收入上升16个百分点。政府收入上升是部分税率偏高和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增长过快所导致,企业收入上升与垄断性行业的垄断利润有关。

  “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着‘利润蚕食工资’的倾向,表现为劳动者的报酬标准偏低,并缺乏工资的支付保障机制(特别是农民工)和正常增长机制。”常修泽强调,当前分配不公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倾斜”,即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要改变这一状况,应当在初次分配领域改革的同时,在再分配领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这是从宏观上保证分配公平和提高消费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

  提高消费能力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就业。采访中,权威人士强调,没有就业就难言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央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实施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业,以及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要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采取专门的促进就业措施。

  改善供给结构

  “在谈到扩大消费时,有一个问题容易被忽视,就是当前的供给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上述权威人士谈到,供给偏离市场需求的结果,导致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效的生产中去,不仅造成巨大浪费,挤占消费资金,而且导致经济结构扭曲,加大整体经济风险。

  因此,他解释说,应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使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形成有效供给,“就是要使人们有更多的称心如意的产品和服务愿意消费,就要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包括家政、社会化养老和旅游、文化、健身、非学历教育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上购物、数字娱乐等新型消费业态。”

  而在常修泽看来,改善供给蕴含着更多意义,“市场就像一个馅饼,供给方不仅仅要着眼于在分割馅饼时分得更大的一块,更应当致力于烙出更多的馅饼。”言下之意,供给方不仅要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去适应当前的消费需求,还要学会创造需求。

  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长期的“供给创造需求”时代,即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产品品种的丰富和功能的完善,来创造和激发市场需求,形成一波一波的消费热潮。另一方面,经济调整时期也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孕育时期,谁在这一时期看准科技进步方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率先走出低迷,引领一个新的经济高涨时代。

  经济技术创新,实际就是生产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也就是供给创新。如果我们能够把投资用在鼓励创新创业上、用在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在重要关键技术开发上,就完全有可能创造出领先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就会创造出新的巨大需求。

  “也就是说,重视改善供给是要鼓励供给创新,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来开辟新市场。”权威人士进一步解读说,如果不是在改善供给、鼓励创新上着力,而是仍然盲目投资于产能已经过剩的产业,甚至又把高污染、高消耗、资源型项目端出来,就抓不住调整创新的机遇,更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