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摊到“中国味道” 新义乌人十年成就“义乌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从街头小摊到“中国味道” 新义乌人十年成就“义乌梦”
2010年01月22日 11: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义乌1月22日电 (记者 张茵 见习记者 朱丽珍)蝴蝶兰象征着坚韧不拔,在陈号玲的办公室,摆满了造型各异的蝴蝶兰。从白手起家成立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的“明星企业”打造中国味道,作为洪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号玲也如同商场上的一朵蝴蝶兰,演绎外地人在义乌创业的沉浮。

  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辛,陈号玲忍不住一度落泪,世人艳羡她如今的风光,却不知她过去面对厕所用餐时的凄凉。丽水缙云的一个山里女人,带着400元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闯入义乌这片陌生的土地,从街头地摊到麦片代理商,最后破茧成蝶开创洪太集团,酸甜苦辣的创业史成就如今的“中国味道”。

  没想好做什么 只想着要到义乌

  1993年,陈号玲还在缙云摆服装地摊,丈夫陈洪见贩卖中药材。到温州进货,看着当时很多有钱人开“本田王”、穿真皮衣,夫妇俩只有羡慕。而几次到义乌进货后,陈号玲的心开始“躁动”了。

  “缙云相对比较闭塞,经济不发达,而当时义乌的城中路这边早已是人挤人。”陈号玲动了到义乌发展的念头,却遭到了当时还是男朋友的陈洪见的反对,“他怕有风险,不肯到义乌发展。我叫他到义乌看店面,他就去朋友那玩,骗我说找不到店面。”为此,两人在正月里大吵了一架。“如果他不跟我去,我说就要跟他分手。”

  虽然陈洪见很不情愿,但“冷战”的最终结果是两人带着400元钱到了义乌,由于租不起好房子,就在义乌盐埠头一带租了60元每月的二楼木板屋。“楼板踩上去会吱吱的叫;夏天刮大风都是灰尘;晚上太热只能在外面坐到2点多再上楼;下雨天又漏水,那样的日子,想着都心酸。”

  然而,仅在义乌租起房子并不能实现他们的“义乌梦”,没有工作并不是长久之计。“以前义乌小百货市场附近有很多餐饮店,生意红火。我想到陈洪见做菜好吃,就提议卖快餐过度。”在陈号玲的建议下,两人买了三轮车和煤饼炉,每天6点多起床,早上10点多做好饭菜后拉到市场上卖。“5块或者10块钱一份,陈洪见烧的梅干菜肉很好吃,许多人都认准了过来买,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

  每天卖完盒饭后,两人一边买菜一边找工作。“老卖盒饭总不是个事,后来我妈建议我们去卖味精,我觉得这个主意挺好。”于是陈号玲着手去副食品市场找摊位,“当时真的很无知,在很偏的角落找到了一个空的摊位,现在想起来,那种摊位根本是做不出生意的。摊主也没让我付租金,但是我很天真,硬把300元定金给他,深怕被别人租走了。”当天中午,陈号玲领着陈洪见看摊位,但由于太偏僻,找了好几个小时才找着,并且把剩余的700元租金付清。

  随后,陈号玲联系了西湖味精厂家,但她的“不懂行情”却让她与味精经销失之交臂。“厂家批发一箱味精其实就赚几毛钱,我一下子就让他们便宜5块钱,厂家一下就听出我是个新手,而且这么没经验,就不让我批发了。”

  味精经销“泡汤”后,意外的机会却让陈洪见和陈号玲捞到了一桶“金”。“陈洪见的朋友介绍我们卖T恤,他1块5毛钱进的货,卖给我们2块5,每天4点半左右,我们骑着三轮车在小百货门口,零卖5块一件。”第一次进的1000件T恤,很快就被抢空,“T恤是棉的,路边店面很多老板娘都来买,一次买好几件。还有街上骑三轮车的,当时几乎都穿着我们卖的T恤。人多的时候蜂拥上来,怕被人拿走,我只能扑在整堆衣服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