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凝聚"加快"新共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瞭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凝聚"加快"新共识
2010年02月09日 09:0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的统一坚定,和敢于创新的决心勇气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2月3日,中央党校,一年一度春节前后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今年的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年来,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现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这个背景下,各省市区各部门主政者5天时间内学习“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有警示、反思和促变的意味,更有加强思想统一、凝聚发展新共识的目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采访中,权威人士提请《瞭望》新闻周刊注意,一个“加快”意味深长,“一方面,当前国内外新形势下形成的‘倒逼机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言,机遇难得,机不可失;另一方面也暗示,近年来的促转变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仍然不尽如人意。”

  胡锦涛在讲话中就深刻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权威人士解读说,党的十三大就开始强调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环节之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现有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但到目前为止,不少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思想上‘不愿意转’、行动上不知道‘怎么转’,体制保障上也缺乏支撑‘持续转’的制度体系。”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胡锦涛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倒逼”新共识

  采访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一段时期内,我们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领域,都取得了可喜进步,然而,我们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离科学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仍然相当滞后。

  权威人士为本刊记者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五大新问题或新挑战。

  其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国际贸易顺差偏大,消费率偏低的增长格局不可持续。

  其二,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扩张模式难以为继。

  其三,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量低水平产业粗放生产,部分产能严重过剩。

  其四,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城乡居民、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不仅造成投资和消费不平衡,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其五,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优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任务相当艰巨。

  在他看来,我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更加凸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日益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压力之下,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对此已有切肤之痛。”

  珠三角地区一位地方主政者向《瞭望》新闻周刊分析了自己的思想转变,“经济繁荣时期,尽管我们清楚转变的重要性,但面对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一舍不得眼前利益,二怕调整带来风险,三是各方面意见很难统一。”

  “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单纯依赖‘三来一补’的传统发展方式必将受制于人,过分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拉动将难以抵御国际风险,永远不可能由大变强。”这位地方官员感慨地说,这种“倒逼”形势成了最好的思想统一“武器”,“大家认识到了大势所趋,晚转变不如早转变,转变越早越主动。”

  为什么“不愿意转”

  但是,根据2009年促转变工作出现的问题,权威人士认为如何转变成为关键,需要仔细分析“不愿意转”、“怎么转”和“持续转”三大难题形成的原因。

  他认为,产生“不愿意转”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

  其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只看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短期效果,而轻视或忽略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支撑发展的客观条件的恶化,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其二,主观上不愿意打破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不愿意舍弃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愿意承担任何改革创新的风险而习惯于坐享其成。

  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他看来,就是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着力提高三点认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全局高度上。仅仅看到眼前既有利益,继续垄断支撑传统经济增长资源,不仅难以摆脱处于国际生产链低端的现状,也必将影响全局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清醒地看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条件恶化对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硬约束”。如果不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也必将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紧迫性。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技术等,必将使我们受制于人。如果我们继续依靠物质投入和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出现优劣逆转,难以继续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