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策略:为求1000万元贷款"绑"上四五家企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闽商策略:为求1000万元贷款"绑"上四五家企业
2010年05月06日 09:5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银行贷款无门被迫求助高利贷,再依靠“私募”性质的“债券发行”救了一时之急,但在绕了一个大弯子之后,一个闽商的中小企业最终仍回到了贷款的老路,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从企业连带担保上找到了突破口。

  4月23日,一桩涉及福建省内高达30亿元不良资产的金融债权由厦门一律师事务所代为整理打包后在该省叫卖。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债权不仅规模巨大,仅涉案官司就超过1000件,最为重要的是有不少福建知名企业和“明星”企业家也因为牵涉互为连带担保,而被法院认定摊上了这些“连环债”。

  上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从该律师事务所拿到了这份长长的不良债权清单手册,发现涉案企业的担保模式五花八门,其中一些案例堪称范本。比如扬州兴扬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江苏江扬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因为替福建中贸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连带担保,从而造成江扬船舶公司已申请破产清算;福州邦辉大酒店有限公司与福建邦辉集团、福州邦辉石制品有限公司这3家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之间又形成担保同盟,发生巨额互保;“影碟大王”、万利达集团总裁吴惠天因旗下子公司曾为人提供担保责任,而被起诉至法院要求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近些年,闽、沪、深、鲁、吉、渝等地的商人依靠盘根错节的各种利益关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相互交叉的“担保圈”。在圈内光怪陆离的怪相背后,企业的辛酸一览无余:大批中小企业在资金缺口这个深渊中痛苦挣扎,经历了贷款无门之后,只能无奈地各自“结对”捆绑,形成一个贷款担保圈,而一旦违规担保被查处出来,或有公司资金链断裂,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顷刻间导致大批企业被拖下水。

  为了解开这一神秘的贷款担保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对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吴波(化名)进行了跟踪采访,记录了他近几个月来艰难的融资之路。

  随时随地都“缺钱”

  4月初本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但在沪从事钢材贸易的福建籍商人吴波心情却开朗不起来,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企业碰到了融资难。

  屈指一算,今年已是吴波来上海打拼的第10个年头。2006年,他在上海杨浦注册成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钢贸公司。头些年钢市行情好,发货给客户后马上就能收到钢材款,很少存在客户长期欠款的情况。许多福建人当年仅靠着一两百万的起步资金,通过不断的生意运作,营业额迅速上升,几年内赚到上千万元的大有人在。

  可随着竞争的加剧,美好的时光很快结束了。现在要做成生意关键得要看谁有实力能为客户大把“垫资”,没实力垫资自然就会失去生意机会。加之钢材行情大起大落,进货、囤货等都需要有庞大的现金流来支撑,吴波发现,公司账上的现金流常常是处于耗尽的状态,若想照常运作发展,必须补足至少1000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缺口。

  对于当初注册资金只有200万的吴波来说,通过这几年的运作,账面上看像是赚到不少钱,可精明的他粗粗一算,这赚来的钱加上部分本金,也有近百万元被客户拖欠着,若是客户久久不能结清钢材款,或者变成坏账,那公司根本就谈不上盈利。

  看着公司陆续有客户来要货,吴波很是犯愁,难道真的因为缺钱而要放弃这些生意吗?这些客户万一没能谈成,以后再要他们回头就太难了!每当想起公司眼下急缺的那些资金,吴波就心急如焚。“不行!我绝不能坐以待毙。对于随时随地都缺钱的我来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快点找到钱。”

  难以叩开的银行之门

  采访中吴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从去年11月份起,就开始接触银行信贷部门。凭借公司不错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信用记录,他满怀信心自以为一定能向银行贷到款,但万万没想到一次次地吃了“闭门羹”。

  “找到银行,对方一开口就要我们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我们是来赚钱的,不可能一来就买一堆房子专门留着为贷款作担保吧?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根本是不现实的。”吴波表示,银行贷款程序复杂,手续也非常繁琐,尽管自己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到最后总是无情地被刷下来。

  目前,许多银行给出的贷款底线是企业必须要有抵押物,而在上海发展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像吴波这样从外地来淘金、创业的,因此很难有足够抵押的固定资产,许多人的办公室仍依靠租用,房子大多还处在按揭还款的阶段,因此,“抵押品不足”无异于封死了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之路。

  今年初,吴波在和同乡商圈的企业家们聚在一起聊天时,才慢慢得知其中的一些隐情:银行从运营成本考虑,做中小企业贷款将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在付出同样时间精力的前提下,银行当然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大客户。为了这些大客户,银行甚至不惜把贷款利率一降再降;而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抵押物,不良贷款率往往又会高出整个银行业七八个百分点,这样的融资业务存在高成本、高风险。而银行多是上市公司,面临着股东、业绩的考量,肯定也要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

  从银行拿不到钱,企业又急需用钱,在现实压力的逼迫下,无奈的吴波依靠老乡的推荐,只好借助民间资本——高利贷。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