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为无"米"之炊 吉林玉米加工企业今夏可能断粮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难为无"米"之炊 吉林玉米加工企业今夏可能断粮
2010年05月07日 12:5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吉林玉米减产,本地加工企业、南方用粮企业出现抢粮局面,加上玉米加工下游产品不景气,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普遍陷入原料紧张、成本上升、无利可图的被动局面,有可能到八九月份存在严重断粮风险。

  多家争粮 收购价一路攀升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135万吨,生产食用酒精45万吨《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梅河口采访却发现,企业门前的卖粮车只有十几辆,一反往年春耕前农民集中卖粮的“排长龙”景象。公司总经理高国富介绍说,目前他们收购玉米价格每吨1780元-1790元,而且每天只能收上来一两千吨,正常企业每天要收购五千吨才够用。

  “今年是吉林省历史同期粮价最高的一年,平均玉米收购价每吨接近1800元,较去年高200多元。”华润赛力士达玉米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介绍说,正常农民有两个高峰,一个是春节前为了过年,另一个是春耕前为了种地,可今年这两个高峰都不明显。他认为,从目前的形势看,今年七八月份吉林这些加工企业很可能出现“粮荒”,一是到时候农民手中余粮销售殆尽,省里面地储粮加上国储粮总共也就七八十万吨,而仅十九家规模企业一个月就需要八九十万吨原料,根本不够用。

  由于深加工企业经营利润前期较为丰厚,致使进入三月中旬,东北深加工企业纷纷提价收购,多元化市场主体收购竞争十分激烈,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在政策补贴的提振下,销区饲料企业和中字头企业在东北产区的收购力度持续加大,中字头企业更是不断创下今年东北玉米收购价格的最高记录。而东北本地的贸易商在和中字头企业以及当地深加工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因此提价争收的热情也更加高涨。截至目前,东北大部地区玉米收购价格较3月初的涨幅在60元/吨-100元/吨之间。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目前吉林省多家玉米深加工企业都在逐步提高收购价格,争相在粮源大战中占有更多的资源,但由于农民惜售及市场余粮减少等原因,每家深加工企业的日收购量从数百吨到3000吨不等,均没有达到预期大量收储粮食的目的。在深加工企业集中的四平地区,境内的几家企业都上调了玉米收购价格。目前四平天成及新天龙公司玉米挂牌收购价涨至1740元/吨,上涨30元/吨;公主岭黄龙及中粮生化公主岭公司挂牌价格涨至1730元/吨,上涨20元/吨。

  原料匮乏 企业面临停产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2009年国家临储粮收购基本没动,眼下的危机依靠临储粮能够得到一定缓解,但明年怎么办,现在看不到任何前景。”刘军说“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玉米价格肯定下不来了,明年如果继续今年这种状况,整个行业都有可能崩盘。”

  高国富分析说,当前玉米原料紧张价格上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2009年玉米减产严重,吉林省实际减产应该达到20%左右,而且减产的同时玉米品质严重下降,玉米淀粉含量平均下降1%-2%,玉米成熟度不好,水分也比往年大;二是同行业竞争激烈,存在抢粮现象。很多加工企业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都憋足了劲,加上最近半年酒精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纷纷抢收玉米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三是南方用粮企业在国家每吨70元补贴政策激励下,纷纷到东北抢粮,导致东北本地粮源紧张;四是加工行业下游产品不景气,进一步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生猪产业跌入低谷牵动饲料行业价格动荡,酒精行情也不乐观,阜康酒精去年11月份以来收购玉米,平均每吨价格上涨250元左右,平均每吨酒精生产成本上升750元,酒精生产已经几乎没有利润。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