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乐中见忧 倒逼机制促中国机床业崛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世界第一"乐中见忧 倒逼机制促中国机床业崛起
2010年05月10日 13: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8年来,中国连续成为机床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一大进口国,机床贸易逆差还有几十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工业虽然产能巨大,但事实上还不能“自己武装自己”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制造”,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9年世界还处在泡沫破灭后的惊慌中,中国却连续赢得两个“世界第一”。一是,汽车产量达到1370万辆,这个“世界第一”通常被认为是步入工业大国的标志。二是,中国机床行业完成总产值4014亿元,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生产国。

  汽车从工厂的流水线开下来。那些用来加工零件、组装汽车的各式各样的巨大机器,就是机床。机床又称工具机。马克思曾说,工具机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

  业界有这样的说法,称中国制造是“加工产品”,德国制造或日本制造,则被誉为“制造工厂”。言外之意,工业化水平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在机床这个工业“母机”的生产能力上,谁执牛耳?

  几年前,一位中国家电企业老总参观完德国的机床厂后感慨:中国制造如同“食草动物”,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仅仅靠廉价的产品补贴世界;那些“制造工厂”的国家却是“食肉动物”,吃进去钢铁,吐出来机器,人家是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设备占领世界。

  2002年至今,中国连续8年成为机床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一大进口国,机床贸易逆差还有几十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工业虽然产能巨大,但事实上还不能“自己武装自己”。

  如今,中国这个“世界加工厂”已到了转型升级的最后关头,不仅要能加工产品,还必须能“制造工厂”。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门槛”,就是机床。

  “世界第一”乐中之忧

  4月12日,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汇聚古都金陵。第六届数控机床博览会CCMT2010如期举行。因为参展设备多是钢铁锻造的“大家伙”,南京国际博览中心6大场馆全部启用,7.8万平方米的场地仍显得拥挤。这是历年来中国机床行业最大的盛会。

  2010年的机床大会有两件“大事”令各路人马心气颇高。其一,中国机床行业2009年夺得总产值“世界第一”,让人振奋;其二,春节刚过,2月25日工信部就在北京召开“数控机床专项”的动员大会,提出数控机床做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的核心地位,是国家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机床作为鲜为人知的“冷门”行当,这次设专项,并总动员,提高到与国家航天、大飞机等重大项目同等高度,可谓前所未有。

  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是机电业老人,他今年的感受格外不同。外面的世界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是他下到机床厂一看,厂房既没闲置,工人也没放假,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忙着呢。

  在沈阳机床集团,一天出厂100多台普通机床的局面戛然而止。档次比较高的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车、中档立卧加工中心、镗铣加工中心,正加班加点赶工期;在大连机床,上上下下正在翻天覆地的搞工艺流程再造;上海机床也一改老面貌,小外圆磨、普通磨也被大的曲轴磨床、凸轮磨床所代替;齐一、齐二、重机、秦川、北一等等,也今非昔比了。

  吴柏林知道,机床工业不比裤子衬衫,技术积累、开发需要一定周期,没有三五年,不会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升级换代的新产品。这说明,即便在全行业连续8年高速扩张期,机床行业这些“铁罗汉”有不少仍在潜心修炼。

  中国机床这个“世界第一”的确沾了金融危机的光。世界几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产销情况远比中国严重。日本产值下降60%,意大利下降了一半,德国靠从中国拿到新订单救了急,但全年产值仍减少三四成。竞争对手的退步给了中国这个追赶者机会。

  局面看似乐观,吴柏林却无法摆脱忧虑。他对中国机床行业的真实竞争力心知肚明。差距不是表面的繁荣可以掩盖的:其一,国内大部分高档产品还是国外的产品,国产高档机床还缺乏竞争力,机床行业还有几十亿美元的逆差;其二,产值和销售额双向提高,2009年的全行业利润不升反跌,这说明在经济刺激政策下,重复建设等粗放式发展方式依然存在;其三,机床的“大脑”和“四肢”,即数控系统和主要功能部件、刀具,相对于整机,研发和自主创新仍严重滞后……

  产值如同GDP,一旦分析结构,就漏洞百出。“高档机床用进口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武装自己,使我们不能掌握核心技术,用了国外的系统很多年,很多技术我们还是掌握不了,主机发展也受到制约。”这位机电行业“老兵”仍有壮志未酬的感慨:大了,却不强!

  “转型”和“升级”关系到“中国制造”未来的生死存亡

  机床展开幕前一天,行业中人在一间僻静的会议室“共谋大事”。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被奉为座上宾。“十二五”规划在定,大家都期待这位行业总管能带来些事关“长远大计”的信息。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