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当头药店不爱廉价药 越贵越好纯属"忽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利"字当头药店不爱廉价药 越贵越好纯属"忽悠"
2009年04月30日 09:59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药店:价格高才是好药 消费者:效果不明显上当

  “大病去医院、小病进药店。”如今老百姓有小毛小病,都会自己先到药店买点药。然而,售药员推荐的价格高效果却不佳的药,让不少人直呼上当。

  据业内人士说,药店将销售额直接与售药员的工资挂钩,或是药厂“买通”了店员,如果店员推荐了他们生产的药,就会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目前药品零售业行内的潜规则。

  “利”字当头药店不爱廉价药

  近日,家住上海的张先生要服用维生素E软胶丸治疗疾病,为了省去挂号费,他没去医院配药就直接去了药店,没想到,店员推荐给他的药比医院配的药价格还高出好几倍:张先生曾在医院内配过维生素E软胶丸,一盒100毫克60粒装的7.5元。而药店出售的胶丸,100毫克30粒装要卖21.4元,高出了5倍。“市民去药店买药,不就是想要省几个钱吗。可是,现在药店不售廉价药,让消费者买高价药。”

  为了证实张先生的说法,记者走访了一些药店和医院。在一家大医院,记者配到的是一种上海产的维生素E软胶丸,100毫克30粒装一盒只有4.7元。记者又到附近一家药店,刚进门,一位穿白大褂的女店员就热情地招呼:“您好,先生,请问需要买什么药?”“维生素E软胶丸。”“有,你看这种效果很好,买的人很多的。”女店员推荐给记者的是另一种包装的胶丸。“多少钱一盒?”“二十块七,价格不高的。”“谢谢,我自己看看吧。”

  玻璃柜台下,有很多种维生素E软胶丸,价格有高有低,最高的近30元,最低的是5元以上。“价格相差怎么那么大?价格高,效果未必好吧?”“这你就不懂了,价格高,药效才会好呢。”

  一位熟悉药品成分的医药行业人士说,医院和药店出售的维生素E软胶丸,基本成分是一样的,治疗效果也差不多。药品的价格是由原料采集难度、生产工艺难易、产量大小、销售范围和包装质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价格越贵越是好药是一种误导。

  “药店应该为市民提供便宜的常用药,假如药店都出售比医院还要贵的高价药,那还不如去医院挂号配药呢。”市民程女士说。

  药品促销员自曝行业潜规则

  在一家药店做过多年药品零售工作的杨先生透露,顾客来药店,售货员都十分热情,一般都先推荐价格高的药,夸大吹嘘药品的功效,普通顾客用药知识少,看售货员穿的都是白大褂,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相信了,推销就算成功了。其实,售货员推荐的药,大部分都是回扣最大的药。“有些药由于利润空间比较小,即使顾客指名要买,售货员也会千方百计地阻拦。”

  杨先生还告诉记者:“有的药厂会在药店设立专柜,派驻营业员卖药,他们也穿着白大褂,从外表看,也是药店的营业员,当然会说自己公司的药疗效好,顾客自然分不清。”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医药代理商、厂商与店员有利益关联,如果店员推荐了价格高的药品或特定药品,就会给相应的报酬。有时这些行为和药店有直接关系,同样一款药品,廉价的只能盈利几毛钱,高价的却能赚好几元。一些常规药利润不大,但一些新药利润空间很大,药店就会尽量推荐新药,甚至将销售额直接与店员的工资、奖金挂钩。

  “我也曾经把效果并不好但价格高的药推荐给消费者,虽说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你不做别人在做,这些问题已成为医药零售行业的普遍现象。”杨先生说,他之所以把这些说出来,是想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销售员的推荐。

  破除药店潜规亟待制度完善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由于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一些医药企业将原来的药品成份适当增减并申报新的商品名推向市场,换汤不换药,目的就是为了卖高价。药店为了利润推荐高价药,最终受到损害的是医药产品知识缺乏的消费者。

  据记者了解,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针对药品零售人员向消费者夸大宣传药品疗效,将非药品以药品名义向消费者介绍和推荐等现象组织过专项检查,并已将这项检查纳入常规日程。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品零售经营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文规定,严禁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禁止药品供应商以任何形式进驻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或者代销自己的产品。非本药品零售企业的正式销售员,不得在店内销售药品,不得从事药品宣传或推销活动。

  “不过,对药品的非正常价格和回扣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私下行为,监管、查处很难。”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有举报就会立即进行严肃查处,按规定处罚。

  业内专家指出,医药改革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买药方便、吃药不贵。要解决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难点问题,最关键的是政府在药品审批程序上要严格把关,对生产普通药的企业进行扶持。药店在保持适度利润和长期发展的同时,规定必须销售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对于医药领域存在的潜规则也要进行彻底根治,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药品降价的实惠。(记者 刘建)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