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辽上京皇城考古新进展:确认宫城东门形制结构及营建次序

2015年09月04日 15: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4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4日对外发布,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首座都城——辽上京皇城考古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确认宫城东门形制结构及营建次序,及从皇城东门、宫城东门到宫城内大型院落的轴线布局,填补了辽上京皇城内东向建筑在考古发现中的空白。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的辽上京遗址,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辽代营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首都,也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自2014年以来,通过勘探和发掘,初步确认了辽上京宫城的范围和形制,了解到宫城城墙的结构和营建做法。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7月开始,辽上京考古队对皇城东门、宫城东门以及宫城内的大型院落等一系列基址进行考古发掘。

  在最新的考古发掘中,尤值一提的是,在原有的考古基础上,确认了宫城东门的形制结构及营建次序。虽然晚期破坏严重,但夯土基台上仍保存了以磉墩承重的柱网结构,面阔7间,进深2间,局部有减柱。这种城门营建方式,在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并不多见,是难得的考古实例。

  据王大方介绍,根据地面踏查和考古勘探的线索,结合考古发掘,辽上京考古队还首次发现并确认了从皇城东门、宫城东门到宫城内大型院落的轴线布局,填补了辽上京皇城内东向建筑在考古发现中的空白。

  中新社记者从辽上京考古队获得的消息显示,辽上京皇城和宫城东门规模大、等级高,体现了帝都规制。结合文献记载,辽上京城营建之初可能朝东,太宗时期可能改为南向。从考古学上首次证明辽上京城曾存在东向为尊的情况,是研究城址布局的重要基础材料。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认为,本次考古发掘成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辽上京都城考古的研究,而且为辽上京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辽上京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更坚实的学术支撑和更丰富的展示资源。(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