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致远舰内发现北洋海军将士遗骸 多具骸骨不完整

2015年10月06日 09:2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视频:“致远舰”水下考古:昨天进行第二次水下发掘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致远舰内发现北洋海军将士遗骸多具骸骨不完整
带有玻璃的“致远号”舷窗。新华社发
被打捞出水的瓷盘碎片。视频截图

  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引人关注的是,考古人员在沉船中还发现了北洋海军将士遗骸。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除发现大量文物外,还在军官舱附近发现七八具骸骨,这些遗骨被发现时已不完整。

  1894年9月17日,在甲午黄海海战中,由舰长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战斗中试图撞击敌舰,最终战沉,舰上252名官兵,除7人幸存外,其他全部殉难。考古中发现的这些遗骸应是致远舰中的官兵。

  周春水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有100多件,致远舰的舷窗也于4日打捞上岸。

  考古人员介绍,随着水下抽沙工作的进行,他们从大量泥沙中,也发现了一些船体构件,其中一些还带有文字。在出水的大量文物中,同样包含了一些当时船员的生活用品,这将为研究当时船员的海上生活提供重要依据。

  周春水说,是否打捞致远舰尚未提上日程,需要建立在进一步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目前考古工作还没有正式进入文物大规模提取阶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过程中从泥沙中剥离出来的,为保护沉船船体结构,考古队并未对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块船体甲片进行捞取,这些需等到将来船体打捞工作计划出台后,再着手进行。

  长眠于黄海海底的致远舰,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相继被打捞出水。

  ■ 揭秘

  如何打捞起沉睡百年的战舰?

  负责配合考古人员进行水下文化遗产调查项目的丹东港集团一位负责人称,2013年,丹东港集团开发丹东海洋红港区时,在新港清淤过程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可能存在沉船。丹东港迅即邀请文物部门介入调查。

  2014年,考古人员在水下打捞起这艘沉船的第一块残片,让这艘沉船的身份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块带有翻卷创伤的锻制钢板。由于长期埋藏于水下泥土之中,保存十分完好。残片上面的双排大型铆钉孔清晰可见,根据锻造的分层特点,初步断定这艘沉船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沉船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诸多文物被打捞出水。

  周春水告诉记者,从打捞起的文物可以断定,“丹东一号”沉船就是甲午海战致远舰。一组上面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是最直观证据。

  这艘沉船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9-10米,体量在1600吨左右。整个船体外轮廓形态保存尚可,但舱中损伤较大,杂乱分布碎木板、铁板等物品,并发现多处火烧迹象,调查中还发现炮、子弹等武器弹药残件,伴出有大量铆钉铁甲板、木质船材等遗物。

【编辑:李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