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 纪实性是其作品最大特点

2015年10月09日 0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纪实性是其作品最大特点
    当地时间10月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上官云) 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揭晓。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此荣誉,颁奖词为: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建华认为,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纪实性,“其震撼效果不是虚构的小说所能达到的”。此外,他还透露,这位女作家早年曾到访中国,只是次数很有限。

  作品曾多次获奖 “纪实性”为最大特点

  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1948年,擅长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在她的作品中,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其作品曾多次获奖。

  目前,她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锌皮娃娃兵》等,广受欢迎。据称,瑞典资深专栏作家梅·斯文森曾公开表示,“她早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真实性,是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一大特点。比如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中,她用三年时间采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的幸存者们,为了收集到这些第一线证人们的珍贵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自身健康安危抛之脑后,将他们的声音绘成一部纪实文学史上令人无法忘记的不可或缺的作品,并籍此期盼同样的灾难绝不再重演。

  “她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建华从文学性的角度解读了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的原因。在他看来,目前整个世界文学的潮流便是倡导“非虚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恰恰迎合了这一潮流。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都涉及历史上的重大命题,比如二次世界大战等等,也都是人类关注的问题,贴合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口味。”张建华称。

  在读者心目中威望很高 早年曾到访中国

  虽然作品多次获奖,但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国内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张建华解释,虽然国内出版过一些她的书,但是她最初开始写作的时候并不出名,“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吧,阿列克谢耶维奇才刚有了点名气。那部《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比较知名”。

  “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中,如果写战争,她会去采访战争的亲历者、亲历者的家属等等,询问他们对战争的看法、遭受的苦难。在她看来,这比作家去描述它更有说服力。”张建华这样分析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

  或许正是由于采取此种创作手法,曾有读者说,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文笔不是十分细腻、辞采不够丰富。对于这个说法,张建华认为,她的作品本就和虚构的小说不一样,不是以作家的修辞色彩见长,“她书中完全就是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灾难最原始的看法,其中的震撼效果不是小说能达到的”。

  “比如《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基本采访的都是女人。作者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她们在陈述之时的表情、眼泪与痛楚,没有夹杂作者本人太多的描述。所以她说过‘我不是写战争,而是战争中人的心灵、情感。”张建华称。

  张建华还透露,阿列克谢耶维奇早年曾到访中国,但次数并不多。至于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张建华认为“她在读者心目中的威望很高,但在文学批评家中的声望可能并不太高。因为批评界更多讲究技巧、篇章、叙事一类的东西,她的作品跟这些因素都没什么太大关系”。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