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致远舰调查发布新成果 或对将士遗骸进行DNA鉴别

2015年10月09日 10:0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这是打捞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9月26日摄)。

   10月5日,辽宁公安边防总队丹东支队的官兵参加海祭仪式。

  当日,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开展,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工作结束前,工作人员在“辽浚9号”作业平台上举行简短的祭拜仪式,告慰英灵。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10月5日,考古人员在水下工作。

  昨天,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辽宁省丹东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通报关于“丹东一号”的最新水下考古调查进展。考古人员在舱体内发现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涉及到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三大类。

  专家介绍,今年的调查活动已于6日结束,主要是因为天气情况不允许继续进行文物调查。考古队于7日上午撤回,在海上用网和麻袋把考古现场进行覆盖,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盗捞。

  发现“致远”篆书瓷盘

  据参加发布会的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领队周春水介绍,从2015年8月1日开始,水下考古人员历时67天,潜入海底发掘出大面积的舰体结构。舷体的一般钢板厚度约1厘米,最厚处重叠三层钢板约10厘米,用铆钉连接,中部弧起呈穹甲结构。舰体的两侧均设有方形舷窗。

  考古人员在水下调查中发现,由于海战中受损和数次破拆,该沉舰的锅炉等零件已经抛离原位,没有找到完好的舱室,而机舱仍然埋在泥沙的下面。舰体的大部分区域均有过火痕迹,留存一些不易燃烧的金属物,整体保存状况不佳。

  在本次调查中考古人员在舱体内发现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涉及到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三大类。包括考古人员在舰体左舷前部,发现一堆未经过火的散乱木材,从中找到带有“致远”篆书的瓷盘。

  在现场参与调查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7日介绍,在致远舰沉没地点,考古队队员又捞出一个瓷盘,是一个咖啡杯的杯托,上面也有致远舰的舰徽,比上次发现的瓷盘更完整,舰徽也很清晰。

  “这完全可以确定是致远舰了。”陈悦说,此外,考古队员又捞起一枚炮弹,也是致远舰独有的炮弹。

  疑似舰长邓世昌房间

  “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我们认为发现了疑似邓世昌的舰长房间。”5日,参与考古行动的历史学者萨苏说,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致远舰作战的惨烈,还有当时全舰官兵战斗到军舰沉没。

  经过近两个月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已经打捞出水的文物有60余种,100多件,包括四枚方形舷窗,玻璃呈现龟裂状态,为高温下突然遇水造成,为我们还原了当时那场海战的激烈。

  萨苏说,目前这些出水文物属于致远舰的船尾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现的军官舱,被认为很有可能是管带邓世昌的舰长房间。“致远舰上方形舷窗就在邓世昌舰长套间的外面。”萨苏说,其次,这里发现了浴缸等盥洗设备的碎片。萨苏说,致远舰是在英国订造,按西方惯例,舰长房间有浴缸、餐厅等配备。“另外,在舰长房间外,左右各有一门格林机关炮,这次也发掘出一门,成为关键文物,这些都指向这里是邓世昌舰长房间。”

   这是本次水下考古发现的152毫米炮弹(翻拍资料照片,10月8日摄)。

  或对将士遗骸进行DNA鉴别

  引人关注的是,考古人员在沉船中还发现了北洋海军将士的遗骸。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4日晚间告诉记者,除了发现大量文物外,还在军官舱附近发现了七八具骸骨,这些遗骨被发现时已不完整。

  1894年9月17日,在甲午黄海海战中,由舰长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战斗中试图撞击敌舰,最终战沉,舰上252名官兵,除7人幸存外,其他全部殉难。考古中发现的这些遗骸应是致远舰中的官兵。

  此次探捞中,发现了部分北洋将士的遗骸,上面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萨苏说,从这些遗骸上能看到他们经历怎样惨烈的战斗,“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冲锋时遭到了难以想象的炮击,这些船员都是在烈火中坚守岗位。”此外,这次探捞还发现一枚鱼雷引信已经插上雷管,说明当时的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

  目前,考古队已经和相关方面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妥善处理将士的遗骸,以供后人凭吊、纪念。陈悦表示,对于疑似北洋海军官兵的遗骸,还会进行进一步的识别并确定,“这方面可能进行DNA识别,至少要备案。”

  是否整体打捞将评估

  昨天,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崔勇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按照我国目前的打捞技术,整体打捞致远舰从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但致远舰未来将整体打捞还是原址保护还要经过完整评估。作为本次探捞负责人之一的崔勇,参与过南海一号沉船的整体打捞,他说,此前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方案,就历时近5年。

  “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也代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回应,是否打捞致远舰尚未提上日程,需要建立在进一步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目前考古工作还没有正式进入文物大规模提取阶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过程中从泥沙中剥离出来的,为保护沉船船体结构,考古队并未对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块船体甲片进行捞取,这些需等到将来船体打捞工作计划出台后,再着手进行。”

  专家表示,按照我国目前的打捞技术,整体打捞致远舰从技术层面没有问题。“即便沉船整体腐烂或者断裂,技术层面也可以做一个钢结构的整体框架来打捞,这在国外早有先例。”崔勇表示。

  丹东市文化局局长牛莉昨天透露,丹东正在向国家文物局和相关部门上报建立甲午海战纪念馆。10月4日,丹东港投入3700万元复制的致远舰正式合拢,按照1比1还原致远舰包括士兵生活用品。未来这艘复制舰将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和博物馆。

  打捞文物更应重拾民族魂

  辽宁丹东港打捞致远舰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由于“致远舰上的文物也将是目前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北洋海军出水文物”,因而网友关注的兴趣,往往集中在致远舰和舰载文物上。比如,舰上还有什么文物,致远舰能否整体打捞等。笔者以为,打捞致远舰的真正价值在于,重拾致远号全舰将士英勇报国、顽强抗敌、忠贞不屈、慷慨赴死的铮铮“致远精神”,这种民族魂才是值得切实捞起的无价之宝。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落海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将爱犬按入水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起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其实,北洋海军将士们的牺牲精神也同样感动过敌人。当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获悉拒降自尽的北洋海军提督、舰队司令丁汝昌的灵柩将用民船运回大陆时,觉得十分惊讶,他说:“丁提督力战身败,如果用民船运送他的灵柩未免荒唐。”于是,他提出用“康济”舰载送。1895年2月17日下午3时许,伊东祐亨命令停泊在港内的日本军舰停止奏乐,各舰所有官兵甲板集合,在寂静和肃穆中静静地目送丁汝昌等六人的灵柩被抬上已拆下武器的“康济”号军舰。当“康济”舰鸣笛起航驶离刘公岛时,日本联合舰队各舰鸣炮,向北洋海军阵亡将领致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已经打捞出水的北洋海军战舰遗物,无疑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和意义,但它更应成为一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科书,让“致远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我们总结甲午战争的教训,不能光看有没有钱,有没有军舰枪炮,有没有战略战术,而是关键要看军心士气民意如何,是不是真正有一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强意志,这一点对于决心和平崛起的中国特别重要。凝聚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可或缺。

  (徐云鹏)

  这是本次水下考古发现的鱼雷引信(翻拍资料照片,10月8日摄)。

  新闻链接

  出水文物有望

  破解四大公案

  致远舰上有“狙击手”?

  步枪子弹成为证据

  考古人员在海底还发现了步枪子弹,其中一些是使用过的弹壳,当时在船上为什么会用步抢?萨苏分析有两个可能:一是在致远舰向日舰冲锋时,船上的陆战队员拿步枪向敌舰射击;二是当时船上可能有神枪手充当了狙击手。因为在描写我国明朝时期朝鲜与日本海战的电影《鸣梁海战》中,当时日舰有手持火铳的狙击手。

  致远舰弹药不足?

  已发现大量未炸弹药

  目前发现的北洋将士遗骸上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从遗骸上能看到他们经历了惨烈的战斗。“甲午海战中,致远舰中弹更多,特别是在冲锋时,遭到了难以想象的炮击,这些船员都是在烈火中坚守岗位。”萨苏说。此外,现场发现大量未炸弹药。

  冲击日舰为发鱼雷?

  一鱼雷已在待发状态

  目击海战的一名英军下级军官表示,致远舰在冲向日本舰队时舰身已倾斜,两侧排水口不断排出白色泡沫,但却以最高的时速勇往直前,火炮已停止射击。

  萨苏说,海底发现的一枚鱼雷引信已经插上雷管,这说明当时的鱼雷已处于待发状态,“在致远舰最后关头,船员们各司其事,他们可能要做的就是接近敌舰,要么撞沉,要么发射鱼雷击沉它。”

  煤烟“出卖”了北洋舰队?

  致远舰内或有存煤

  致远舰最终在距日舰约一公里处走完了航程。舰体发生剧烈爆炸,船头先行下沉,舰尾高高竖立到空中,但螺旋桨仍然在不停地旋转。不到十分钟就消失在大海中。

  这声大爆炸很可能就来自致远舰的锅炉,这或许可以解释锅炉的构件之间为何如此远离、分散。萨苏说:“种种史料的相互印证,在这场大海战中,邓世昌和战友们无愧于中国第一代职业海军军人的称号。”另外据推测,致远舰内应该还有存煤,也可能从侧面验证日舰队根据北洋舰队烟柱发起攻击的说法。

  (本报综合报道)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