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老官山汉墓织机被复原并首次展出 耗时三年

2015年10月12日 14:4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织出的锦缎。

展览现场,工作人员用复原的织机织锦。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提花织机。

  经过研究人员三年努力,成都老官山汉墓织机被复原并首次展出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从西汉开始,色彩斑斓、温润富庶的成都就拥有了别称:锦官城。如同瓷器之于中国,蜀锦之于成都是毫无争议的“代言人”。2000多年前,蜀锦织锦技术如何高超?锦缎如何精美?纵观整个中国,到2012年之前,也没有实物佐证,只有一片片残美的织物,让世人窥得那繁华的一隅。

  僵局在2012年夏天被打破,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一座西汉时期的墓地中,四部泡在水中的竹木质地织机模型重见天日。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丝如何交织出图案化为锦?三年时间,研究人员修复了织机模型,破译了模型中蕴含的“织锦”密码。

  10月11日,修复完成的提花织机模型,首次在杭州面向公众展出。现场织出的锦缎,也把2000多年的先进织锦技术摆在了今人眼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这种提花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

  一串踏板?不

  用两个踏板,锦缎图案一样丰富

  出土的四架提花织机,有杨木、麻栎还有楠木,机器的大小也不一。

  破译提花机的密码,是在2014年。国家文物局决定以老官山汉墓出土提花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和还原汉代提花织机的结构及其提花生产技术。最终,4部提花机被命名为一勾多综式提花机。这是一种全新的称呼,最独特的点,就是一勾。

  专项计划的团队负责人,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蜀锦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踞织机(腰机)、斜织机、丁桥织机、花楼手工提花机这样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当初在复原时,他们也对织机原理有一个初步估计,认为汉墓提花机和清代出现、至今在成都双流还在使用的“丁桥织机”类似:每多一组控制经线的综板,脚底就要有一个踏板。花纹越复杂、综板越多、踏板越多。然而这台提花机却刷新了专家们的认知:选综的工作不是靠踏板完成的,而是头顶上带有锯齿的横梁,每推一格,便带动换一片综。“它是一种新的提花机,解决了关于汉代提花机技术的学术争论。”

  较大的一台机器,按照比例,被复原成了一台原始大小且可操作的提花机。10月11日,在国家文物局与浙江省政府主办的“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特展中,这台提花机首次现身。在现场,工作人员手脚并用,一边丢梭一边推动,每织一行,需要拿起木杆推动横梁一次,脚底踩动踏板一次。虽然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样的织法效率并不算高,但是在2000多年前,这可是最快的织锦办法。

  这台原样重现的“中国古代传统提花机”,织锦图案经向短、纬向宽,也让现场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印尼的专家感慨:你们那个时候已经有这么先进的提花机了,那中国的提花技术,出现得肯定更早。

  手工业?不

  程序编制先进,织工都是“程序猿”

  不要以为提花机只是汉朝成都强大手工业的缩影。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成都强大的科技史。提花机的基本概念是,将提花规律贮存在织机的综片上或是与综眼相连接的综线上,重复控制提花的动作。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把提花机的发明归于中国。他说,织机的机字来自于织机的形状,而后又成为一切机械的总称以及智慧的代称,说明它在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

  提花机的核心技术是提花程序编制,这不仅对中国和欧洲的丝织生产起到极大的作用,也对世界近代科技如电报、计算机的发明产生了直接影响。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说,纺织技术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衣,更是对文明的深远影响。当年的织工们,如同现在的“程序猿”,也是需要进行“编程”才能设计出精美的图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是个“搞机械”的,在现场他不吝对于提花机的赞美:“简直是前人赐予的礼物”。他说,提花机显示了古人对机械的熟练掌握,踏板、连杆……如何节约用力、如何方便快捷,古人的智慧“不简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则认为,这台提花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其学术意义毋庸置疑。同时,这些织机曾用于生产汉唐时期的蜀锦,而蜀锦是当时中国丝织品中的重要代表,其织造技术也应该会随着丝绸的传播而传播,它对丝绸之路中国文化外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几个人操作?

  一个人可操作,保持速度需要两人

  赵丰说,根据研究人员反复实验,认为这台机器原理上可以由一个人操作,但是现阶段如果想保持一定速度,必须还要有一个帮手才行。“不排除图案比较简单或者织工比较熟练,可以一个人操作的情况。”发掘当初,和四架提花织机模型一起出土的还有15个纺织工匠彩绘木俑,有4个是明显的坐姿,估计当时是参照织机时的状况摆放的。但是出土时,底箱中都是水,木俑四下飘散不在原位了。15个木俑,大多数在左胸上写有不同的铭文来区别织工的不同司职。现在已经确定了11个木俑的工种,而这4个尚未确定其“工种”。赵丰推断他们就是做“辅助工作”的。“日本的史料里面,对唐代的织锦有所记载,一般就是两个人进行的。”

  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

  汉代提花织机的发现印证成都就是丝路南起点

  “锦”是11种丝织品中最高级的奢侈品,只有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才能使用,因此一向有“寸锦寸金”的说法。美誉度极高的蜀锦,在汉代逐渐发展到一个高峰,在成都东南隅(今百花潭以东,西校场以南)围城建织锦工场,设锦官督造,因此成都有了锦官城这一称谓。城南的流江,因织女们在江边“濯锦”称为锦江。

  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说,“汉代提花织机的发现,让这些跨越2000年的文物,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上的史料缺憾,也印证了成都就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南起点。”

  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是一条起于现今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其总长有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它以四川宜宾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文献记载,尽管蜀道艰险,但蜀锦远销世界的道路是畅通的: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已有成都通往身毒(印度)、大夏(阿富汗)的商贸之路,汉武帝通西域后,成都产品往北经长安可达西域各地,往南可抵番禺、合浦参与海上贸易。

  新闻链接/

  老官山汉墓发掘成中国2013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出土于2012年夏天。

  2012 年 7 月至 2013 年 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铁器等文物,其中M1汉墓出土的50余件木牍、M2出土的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堪称重要发现。

  该墓葬内发现920支医学竹简,部分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4台蜀锦提花机的模型,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汉织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老官山汉墓考古发掘,也成为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摄影报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