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显示 上海青年群体对传统节日重视程度低

2015年10月19日 15:4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近日公布市民传统文化意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传统文化渗透进市民生活方方面面。其中,“80后”“90后”群体文化选择呈多元态势,他们比上一代更认同经典传统思想,更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名著,认识更多的繁体字,但喜欢过“洋节”,喜欢看境外影视,感觉传统文化对自己影响较小。

  外来节日受热捧

  调查发现,青年受访者对绝大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年龄段,除春节外,他们对如中秋、清明、元宵、端午等节日的重视程度均低于35岁以上群体约10.0个百分点。然而,重视圣诞节(33.8%)和情人节(32.9%)比重分别高于35岁以上群体23.0和25.7个百分点。同样富有爱情含义的七夕节和情人节两个节日,有32.9%的青年受访者表示重视情人节并会采取一定方式度过,比重高出七夕节19.0个百分点。

  传统艺术节目遇冷

  在过去一年有46.9%的青年受访者没有在现场欣赏过中国传统艺术节目,高于35岁以上群体6.7个百分点。问及未观看的原因,大部分表示不感兴趣。

  普遍认同经典传统思想

  此次调查列举了八种带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思想表述,部分得到市民广泛认同。其中,所占比重最高的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认同度分别达到86.6分和85.8分,分别有72.7%和71.8%的受访者很认同。而认同度最低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68.7分,仅48.0%的受访者表示认同,34.5%的受访者部分认同,14.8%表示不认同。

  而青年受访者(17岁-35岁),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其他七种表述的认同度均高于35岁以上群体。

  日常文化活动一多三少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分析青年受访者文化生活、传统文化认知等方面后发现,青年群体日常文化活动具有较鲜明的代际特征:

  ● 上网多 非工作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受访者占青年群体的比重达58.3%,高于35岁以上群体30.1个百分点。其中,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青年受访者占34.6%。

  ● 看电视和听广播偏少 相对而言,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减弱,55.6%的青年受访者每日看电视、听广播不到1小时。超过两小时的仅占17.7%,低于35岁以上群体29.4个百分点。

  ● 健身锻炼少 每日健身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的青年受访者占42.0%,低于35岁以上群体9.4个百分点。仅有9.7%的青年受访者运动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另外,有21.2%的青年受访者表示每天几乎没有体育健身活动。

  ● 阅读书刊报纸时间少 青年受访者中,每日阅读书刊报纸1小时及以上的仅占13.6%,30-60分钟的占29.6%,小于30分钟的占56.8%。

  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学

  在问卷列举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论语》、《三字经》等6部中国传统书籍中,青年受访者的知晓率、阅读率和精读率均普遍高于35岁以上群体。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率均超过六成。

  调查还发现,虽然繁体字没有列入学校课程,但是青年受访者中有91.4%认识繁体字,比35岁以上群体高出8.4个百分点。其中,有44.8%的青年受访者表示认识较多的繁体字,仅8.6%的青年受访者表示不认识繁体字。

  境外影视作品更是成为大部分青年的观看首选。逾七成青年受访者爱看境外影视节目。只有25.4%的青年受访者首选内地的影视节目,比重低于35岁以上群体38.2个百分点。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