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后守望者:83岁箍桶匠入行70年 手工箍桶或成绝唱

2015年11月12日 15:59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 

图为徐大爷在工作中。刘峰生 摄

  老城区徐凝门街社区的老箍桶匠徐宏礼大爷虽已83岁,但还在外面忙碌。徐大爷说,现在的忙碌与从前不一样,以修理为主,新制不多了。

  记者上门三次 终于见到徐大爷

  “找他难找呢,除了下雨天,一般白天都不在家。”记者第一次到徐大爷家时,他的老伴说。

  徐大爷的老伴告诉记者,只要天好,老徐总是一大早就出门,能不能回来吃中饭不确定,一般到下午4时左右就回家了,回家后有时还要出门。由于耳朵有一点点背,他也不用手机,有事就打家里的电话。

  果然,记者第二次登门是下午4时30分左右,徐大爷的老伴说,就这么不巧,刚出去。第三次,记者终于在徐家见到了徐大爷。面对记者的疑惑,徐大爷说,找他去做手艺的很多,不少都是急的。

  徐大爷说,他属鸡,已经80岁开外了。记者看到,徐大爷身材高大、腰板挺直,说话铿锵有力。随着冷空气的到来,绝大多数人都穿上了羊毛衫,而他只穿一件棉毛衫外加一件工作服。

  十五六岁学徒 一干已近70年

  徐大爷从十五六岁开始学手艺,至今已做箍桶手艺近70年,几十年来,他赢得了顾客的赞许与同行的尊敬,因此到现在还是生意不断。

  徐大爷说,他从解放前开始就做箍桶手艺了,十五六岁时,跟他的哥哥学徒。那时,他们家就在徐凝门街上,没有门面,有人家请就到人家门上去做。

  据徐大爷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曾进工厂做手艺,但工资低,到外面去“打工”,厂里又不允许,后来再加上其他原因,他干脆从厂里出来“单干”,收入比在厂里高多了。

  徐大爷告诉记者,做任何行当都既要有天赋,又要勤奋,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绝对不做箍桶匠里的倒数,要做就要做第一第二。因此,他曾是老城区箍桶这一行当里名气最响者之一。

  原来做新的多 现在主要搞修理

  “时代变化真的很快,如今城里人用木制桶装生活用品少了,生意少了,城里的箍桶匠还在做的寥寥无几。”徐大爷无奈地说。

  据徐大爷介绍,原来的箍桶生意,在城里主要是澡盆、脚盆以及马桶、水桶等;在农村另外有粪车、粪桶等;在饮食行业有木甄子。由于家家户户、各行各业都需要,因此当时生意非常好。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为原来的五一糖果厂做的木甄子,当时可能是市区最大的;前几年,他还为东关街一家酒铺做了个酒甄子,后来他发现,这个酒甄子是放在酒铺前做展示用的。

  徐大爷说,如今城里人都用起了塑料制品;周边农村也因为城市规模扩大而变成了小区,箍桶生意从以前的新制转变成修理为主。

  最后的守望者 手工箍桶或绝唱

  “我知道的城里手工箍桶同行,最小的都已60岁以上了,因为有退休工资,基本上都不做了。”徐大爷说。据徐大爷介绍,虽然现在生意不如以前,但因为做的人少,因此他天天都忙。生意主要有两种:一是城里还有人喜欢用木制的澡盆、脚盆,新的要做、坏了要修;另外就是做老鹅、牛肉等熏烧生意的,还在用木甄子。

  这段时间,广陵路上一家做老鹅生意的,作坊里的木甄子烧坏了,把徐大爷请了过去,徐大爷一看,假如修的话,要花很大的功夫,效果还不一定好,干脆做一个新的。“人家做一个要花三天时间,我一天就做好了。”徐大爷自豪地说。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