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法基水墨消解展重构去世志愿军战士日记

2015年11月24日 0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一个人”杭法基水墨消解展正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其中以一位已谢世老志愿军战士陈健一生日记为原材所做的装置作品,令人沉思。

  杭法基“消解”系列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是美学意义上的“重构”过程,是将各种文本资料“摧毁”之后“重建”的过程。无论是日记,还是票据、报纸、画册,都可以成为构成作品的元素,过程中艺术家采用传统的拼撕和托裱技术将文本资料“重构”,最终回归到视觉审美的范畴,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社会与历史文献文本资料搜集后的消解,包括老报纸、老黄历、旧画册、超市小票等。后一部分,是对一位已谢世的老志愿军战士陈健一生日记的消解,不仅仅是对这位已故老人的追思,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思。

  展览中有两件装置作品,分别是“生命树”和“消解的立方体”。“生命树”由陈健老人数本日记搓成绳带半捆绑而成,象征着人一生都在向往挣脱捆绑与束缚的自由;“消解的立方体”是有64个亚克力小立方组成的四层高大立方,每个小立方里有一件陈健老人的日记外壳。

  策展人杭春晓表示,让人们面对抽象时重新感知具体的生命,是杭法基改变工作方法的基本方向。尤其当他偶遇一个陌生人,“抽象”重新面对个体存在的“意义生产”,得到了突出的显现。这个人曾参加19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与杭法基没有任何人生交集。但一辈子撰写日记的习惯,使他们的“交往”成为可能。将艺术重新带入生活,将悬置在理念之上的抽象重新带入生命体验之中,杭法基与另一个人的隔空对话,仿佛一次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创作过程,其“意义生产”的丰富性,使抽象艺术重新成为可以讨论具体问题的艺术方式。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2月1日。(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