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开放 六千余件文物集中亮相

2015年12月07日 1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6204件史料原件集中亮相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开放六千余件文物集中亮相
    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江东门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下文简称三个必胜展)主题,集中展示了6204件历史文物原件和史料物件、新闻照片、战争图片等。 泱波 摄
展览再现了日军投降、接受军事法庭审判的历史一刻。 泱波 摄
6204件历史文物中包括了一部分珍贵的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申冉 摄
6204件历史文物中包括了一部分珍贵的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申冉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7日电 (记者 申冉 葛勇)距离今年“121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已经不到一周,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江东门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下文简称三个必胜展)主题,集中展示了6204件历史文物原件和史料物件、新闻照片、战争图片等。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所在的江东门纪念馆新馆胜利广场为椭圆形,此次设计的亮点——红色的胜利之路沿着广场边界呈弧形走向,展厅的入口就设置在胜利之路的尽头,分为地下与地上两层,其中地下部分为“三个必胜展”展厅。

  展览分为《侵略者的罪恶》、《不屈的抗争》、《法西斯的投降》、《正义的审判》、《争取持久和平》五个部分,共展出图片1100余幅、文物6204件(套)。

  在展厅中,有一把军号为原型进行艺术再创作的特大型铸铜军号,长70分米,象征抗战胜利70周年。与其相连结的是书写有“胜利号角”四个立体字的的红飘带,象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吹响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集结号。

  右侧墙面上,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号为原型复制了192把军号,分两部分呈阵列式悬挂于墙上:一部分为93把,代表了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一部分为99把,代表了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日。

  作为新馆的筹建者、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现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的朱成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纪念馆新馆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抗战胜利后,南京作为重要见证地之一,经历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和审判日本战犯的时刻。

  “整个展馆有几个亮点:第一是用真正的历史文物来说话,这里陈设了大量我们从海内外各地搜集来的相关文物,共展出了6204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0件,三级文物2300多件,还有500多件是二级文物,这些文物都将在展馆永久保存,这在国内展览馆少有的;第二是空间大,走进展览馆,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由声、光、电重现的历史空间,包括18米高22米宽的1:1复制的南京受降典礼现场。”朱成山告诉记者。

  已经为江东门纪念馆先后捐赠了1500余件重要史料文物的美籍华人鲁照宁,特意从美国赶来参加开展仪式,他感慨地表示,“能够把搜集到的文物放在这里,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我的努力也算得到认可了。”

  据鲁照宁介绍,“每一件物品的搜集都很困难,有的东西是独一无二,比如,九月九号受降仪式上贴的邮票,拼成一个“V”的胜利标志,上面盖着当时的邮戳,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日本败了,中国胜了,中国人民胜利了。”

  据介绍,该展馆内存有的珍贵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爱国将士臧寿泉牺牲的荣哀状及附件,从臧寿泉长侄臧强明处征集;国家一级文物,日本赏勋局总裁下條于昭和15年(1940年)4月29日授予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陆军步兵上等兵东史郎的功七级金邸鸟勋章、勋八等白色铜叶证书及一千三百的证明书,1998年3月东史郎捐赠;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河用小炮艇;日本投降实况影片,从美籍华人鲁照宁处征集;国家二级文物,援华美军威利斯野战吉普车;二战援华美军血幅,从哈尔滨张广胜处征集等……

  据馆方工作人员通报,因筹备重大活动,即日起至12月13日,该馆仅对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人员预约参观,目前已预约完成。自12月14日起,展览对非旅游团队的参观者实行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预约参观。展览运行磨合成熟后,将对包括旅游团队的社会公众进行预约参观。鉴于展厅面积等因素,主题展将对参观者数量、规模等进行相应的控制和引导。(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