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地铁5号线站点为文物绕道 保护文物投入2.1亿

2015年12月18日 13:5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本报9月8日和11月26日相关报道。

  此前扬子晚报曾报道,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由国家文物局全盘审核,并对初次提交的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昨天,南京市文广新局通报了地铁5号线沿线文物安全保障工作进展。扬子晚报记者将通报中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选线已尽量绕避或远离文物

  为确保文物安全,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方案研究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南京市文广新局会同南京地铁建设公司,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绕避或远离文物。

  以5号线和9号线换乘的下关站为例,原规划方案布置于中山北路路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渡江胜利纪念碑下方,仅需拆迁路口东南角地块房屋600平米,但需临时迁移纪念碑,待车站施工完毕后还建。

  考虑到文物保护的要求,5号线车站向南移动,避让纪念碑,车站进入中山北路南侧地块内,拆迁路口东南角地块房屋13800平米,较原规划方案增加拆迁13200平米。

  保护文物投入已达2.1亿

  据了解,涉及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的云南路站——山西路站区间路,由同步同深度研究比选了7个方案,从工程可实施性、文物保护实施性、线站位功能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了减小5号线施工期间对文物的影响,确保文物安全,邻近文物的车站均采用控制变形较好的围护结构型式,盾构区间采用跟踪注浆或二次注浆等加固措施,加固费用约1800万。对地铁运营期振动影响大于文物保护要求标准的区段,均采用3号线等已运营线路成熟应用过的、国际最高等级的轨道减振措施——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以满足文物保护标准要求,减振措施费用约1.92亿。

  据统计,不考虑因为保护文物而额外增加的拆迁费用,5号线专门针对保护文物所花费的工程措施费达2.1亿元。

  基本不会对地下文物有影响

  5号线在与文物较近(小于50米)的线路,拟采用的“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为目前最高等级的减振技术手段,该减振措施已在南京地铁3号线等已运营的多条线路成功应用。分析得出结论,采取相应减振措施后可以将地铁运行时对周边文物建筑的影响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此外,5号线下穿南京城墙东水关——月牙湖城墙和挹江门城墙,两处地铁隧道顶部距离地面距离分别为18米和16米,满足两倍地铁隧道直径——12.4米的要求。

  建成的南京地铁3号线,有两处下穿南京城墙(玄武湖段、雨花门段),文物部门一直在收集振动实测数据。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完成的南京地铁3号线沿线古建筑振动影响测试报告,得出“5号线建设中采取3号线成熟应用过的减振方法后,可以将地铁运行时对穿越的两段南京城墙的影响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目前从地铁5号线施工方案看,经过的6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的非站位区段施工,基本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顶部距地表大部分埋深在12米以下,距地表最近的埋深为9.027米。根据目前掌握的这六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基本情况看,最深的六朝文化层距现地表基本不超过8米,且5号线经过的六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大多不在核心区域,施工方案也已充分考虑减小对周边土体的扰动。经过六处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的盾构区间基本不会对地下文物产生影响。

  此外,处于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内的站位区段,施工将采用明挖法,依照相关文物保护法规,这些明挖施工区段,施工前需要先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现文物将及时予以保护处理。

  新闻链接>>

  南京地铁5号线 涉及哪些文保单位

  南京地铁5号线南起吉印大道,北至方家营,贯穿江宁与主城片区,线路全长37.4km。线路在主城内沿大光路、建康路、升州路、莫愁路、上海路、云南路、中山北路走行。

  经系统梳理,沿线涉及文物行政部门审批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南京城墙、朝天宫、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民政府立法院监察院旧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渡江胜利纪念碑、净觉寺、天朝总圣库英王府遗址、和记洋行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淮清桥、天后宫、朱状元巷清代住宅、大中桥、基督教百年堂及宿舍旧址、原中华邮政总局旧址、下关火车站),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6处(明外郭城遗址、京苏风味店旧址、五条巷6号民国建筑、大方巷7号(1-8)民国建筑、大方巷9号民国建筑、大方巷2号民国建筑)。

  此外,地铁线路还进入6处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