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峡两岸专家齐聚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未来

2015年12月26日 14: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内江12月26日电(王爵 郭飞)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传统文化?26日,两岸张大千文化交流研讨会、两岸传统文化教育交流会在四川内江举行,来自宝岛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知名专家、教授、校长聚首,共同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未来。

  当天的交流会上,段宝林、詹昭芬、刘朝谦、张湘君、李里、陈火炉等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先后上台分享心得。

  “我认为,应该用立体思维来考察传统文化。”北京大学教授、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段宝林首先抛出自己的观点,所谓立体思维,有两种文化观,一种是文人的文化,另一种是民间文化,应该看到和重视民间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在书本上,要在生活中学习,印象才会深刻。

  “在台湾,传统文化中的忠恕之道、孔孟之道十分流行。”台湾东海大学客座教授詹昭芬说,检验传统文化推展成效的,除了师资是否合适,还有学生是否将所学的内容用到实际当中。在学校教育之外,政府各类机关推出的免费文化课程、文化社团的各式展览和教学,将为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质创造良好环境。

  台湾桃园振声高中的前校长张湘君则例举了台湾中小学生以歌唱、舞蹈、武术等各种形式来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例,她说,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优良的环境,重视传统文化,对于提升软实力有着重大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位点负责人刘朝谦赞同民间文化纳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他认为,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时刻变换,应先界定那些属于传统文化,才在此基础上谈及如何传承。而传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不要让教育破碎化。

  交流中,与会学者认为,当前传统文化正面临语言、外来文化冲击等问题,要搞好教育,需理清传统文化概念、探索传承教育的不同形式,在生活中去实践,让学生真正培养起对文化的热爱。同时,两岸在传统文化教育上拥有各自的经验,这些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将为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益借鉴。

  (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