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蒙、池田大作对谈:互联网时代更需甄别内容优劣

2016年01月05日 08:59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许旸

  技术本来是通向幸福生活的手段,但技术迅速发展的猛烈态势,对人类心智提出永无止境的新课题。如果仅仅由于空闲无聊而上网,漫无目的地点击一个个链接,很容易变成网络上正在爆炸的信息的猎物

  “身处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得十分便捷、舒适,但这种平面化、碎片化和海量化的信息涌来,一定程度上存在造成心智危机的可能。”近日出版的2016年1月号《上海文学》杂志,推出了著名作家王蒙与日本创作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以“赠给未来的人生哲学--凝视文学与人”为主题的书信对谈,围绕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多个话题展开探讨。尤其两位年过八旬的中日文化界的著名作家在书信对谈中对当下的青年人身处的互联网环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业内关注。

  王蒙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 独家电话采访时,就书信对谈中所涉及到的网络话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表示:自己操作电脑、手机不在话下,每天还收发电邮、使用多款软件应用,深获互联网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不过,他还是要对年轻人提出忠告:“如果仅仅由于空闲无聊而上网,漫无目的地点击一个个链接,就容易变成网络上正在爆炸的信息的猎物。也就是说,人失去了上网的目的,成为网络俘获的小傻子。”他说,有系统的阅读、思考与交流,是需要多花些功夫的,“总有些东西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

  不应为享受“更新”带来的虚荣而盲目消费

  “有多少人每几个月更换一次电脑与手机设备,不是为了使用而更新,而是为了享受更新的虚荣而消费,这不是使本来能动的自身变成技术俘获物了吗?”尽管王蒙力挺互联网,但对某些青年人盲目追随技术消费,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在海量、富有刺激性、挑逗性、诱惑性、新奇感与各种抓眼球的信息、图片、音频、视频面前,不少网民只有被牵着鼻子走的份儿。“科技的发展、条件的改善,使一些人变得懒惰。空调使人们抗寒抗暑能力下降,交通工具使发达地区人们奔跑速度下降,这已经无需论证了。以此推算,电脑的发展,会不会使人们的智能下降呢?口算、心算、书法能力已经下降了,这难道有什么稀奇吗?”

  技术本来是通向幸福生活的手段,但技术迅速发展的魅力,对人类心智提出永无止境的新课题。歌德叙事诗《魔法师的学徒》描述了一个悖论:人一旦不能控制技术这种手段,人本身就变成它的牺牲。池田大作在书信对谈中认为,互联网既是丰富的人类智慧遗产,又似恶意陷阱,正因为网络有成为日常一部分的便利性,所以才要求人具有甄别、操纵信息的判断力。重要的是彻底把信息技术作为创造性生活的手段之一时,我们要思考如何定位其价值,而且能提高人的精神性、创造性,提高文化素质。

  妈妈给孩子讲故事是互联网不能替代的

  王蒙告诉记者,文学的滋养中,有一部分是需要人面对面去沟通实践的。

  他谈到一次在新加坡做讲座,主持人会后发表感慨说,在新加坡,一些妈妈不再给孩子讲故事。“这让我很难过,一下子觉得人生中最美好的体验正在消逝。母亲放弃了表现母爱的机会,孩子也丧失了感受亲情与文学启蒙的体会。”

  在王蒙看来,自己的文学生活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小孩临睡前闹腾,是因为不知道睡觉会掉进一个什么黑洞里面,这时妈妈讲的故事带来了温暖与安慰,使孩子与这个世界发生了一种比较美好、温和的接触。”王蒙始终相信,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是文学自然的发生。他认为,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与讲述,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语言与符号,是经验的梳理与预储。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离不开有条理、有深度的学习。如果生活节奏与城市分工都一味倚赖效率,缺乏朴素真诚的对话,那么文学的美妙也会打上折扣。”

  今年82岁的王蒙和88岁的池田大作相识于1987年。27年后开始鸿雁传书进行书信对谈。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