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悠久历史积淀农耕文明 浙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引关注

2016年01月28日 16: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1月28日电 (记者 江耘 实习生 王梦瑶)浙江农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智慧勤劳的浙江先民在千百年的农事劳作中,积淀了一批有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然而,与其他省区相比,浙江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利用方面相对滞后,不少具有保护价值的项目正日渐消失。

  针对这一现状,浙江人大代表、湖州市农业局研究员、首席蚕桑专家楼黎静,在正在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中呼吁,要加强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现代化农业发展迅速,随着如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耕文化得不到保护,如果再不引起重视,这种文化就会消失。”在采访中,楼黎静表现出了她的担忧。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

  截至目前,全国申请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共有11个,其中浙江有2个,分别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和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系统。

  遍观浙江大地,农业文化遗产如沧海遗珠,散落各地。太湖边湖州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孕育出了“世界丝绸之源”的耀眼华光;而在浙江青田,一个“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则勾勒出一幅“稻香鱼魂”的图……这些蕴含着先民智慧的文化遗产传递着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智慧,体现出可持续、科学、和谐的农业观。

  楼黎静表示,如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功能拓展与多功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它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家底不清,缺乏对农业技术、措施、模式、品种资源、传统知识等方面的系统整理、挖掘、提高和推广,缺乏对农业文化遗产潜在生态与文化价值的科学评估,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现状,依旧制约着浙江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对此,楼黎静率先发声,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她表示,政府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浙江的优势,建立省级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机构。同时,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价值评估和申报工作,制定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办法,利用农业博览会和农业文化节等平台,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宣传,并设立省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对生态、经济、生物多样化、文化都有一系列的推动作用,而且它可复制、可操作、可循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对它重视起来”楼黎静说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