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纪念哈珀·李:曾50多年不出镜,不随意发表文字

2016年02月24日 09: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胥慕怡 王若婷

  2月19日,凭借经典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而享誉美国文坛的作家哈珀·李在亚拉巴马州费洛维尔的一家养老院安然离世,享年89岁。她的侄子汉克·康纳表示,她是在熟睡时悄然离世的,此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健康状态,因此对她的离去感到意外。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哈珀·李的处女作,问世于1960年,小说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族歧视问题与暴民统治,一经出版便立刻受到读者的追捧,并于次年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1962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美国上映,影星格利高里·派克饰演片中为黑人疑犯辩护的律师阿提克斯·芬奇。这个角色也为格利高里·派克赢得了1963年第3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奖。

  然而正当人们翘首盼望这位文坛嘉宝的下一部作品时,哈珀·李却突然选择了沉静。自60年代中期成名后,她就过起了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晚年时又从纽约重返故乡阿拉巴马州的门罗维尔市,与姐姐爱丽丝住在一起。爱丽丝于2014年去世,享年103岁,而哈珀经历中风后则住进了当地的养老院。

  50多年以来,哈珀·李拒绝接受任何正式采访,不出镜,不随意发表文字,终身未嫁,也没有子女。即便是前往白宫接受布什总统的荣誉奖章时,她也设定了严格的条件:不回答任何问题,也不发表任何演讲。

  时隔50年再出书引发质疑

  直到去年7月,哈珀·李才出版了她的第二本小说《设立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讲述的是《杀死一只知更鸟》故事发生后20年的事情。自该书在北美上市以来,第一周就卖出110万册,同时迅速登上了亚马逊热卖图书榜。

  第二部小说的出版不仅轰动了英美文坛,也带来了关于这本书的种种疑云。在隐居的日子中,哈珀·李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只是偶尔跟她的主要代言人兼首席出版联络人托尼亚·卡特联系,由此招来外界质疑:归隐如此之久,且公开表示过不打算出版其他作品的哈珀·李,怎么会在89岁高龄之际,出版一部早在50多年前就写好的书?是否有被人操纵的嫌疑?哈珀·李所在的阿拉巴马州甚至收到匿名投诉,认为“由于年老衰弱、听力下降、视力模糊等原因,哈珀·李生活无法自理,出版《设立守望者》可能不是出自她的意愿。”

  不过,州政府调查后表示,经过访谈取证,哈珀·李是自愿出版这本书的,她原先以为那些原稿丢了,2011年才又重新发现。她在声明中写道:“在思考和犹豫良久之后,我把原稿给一部分我信任的人看了,而且我高兴地听他们说,他们觉得这些原稿值得出版。”

  事实上《设立守望者》早于《杀死一只知更鸟》完成,但是当时出版社的编辑认为该书内容结构失当,将书退回了,并建议她把故事提前20年重新构建。于是哈珀·李选取了原小说中的一部分,并将其进行了修改和拓展,两年后才有了《杀死一只知更鸟》。《设立守望者》出版时,她曾在通过出版商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写道:“当时我还是个第一次写书的作家,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虽然《设立守望者》销量惊人,大众对其评价却褒贬不一。最让读者和评论界难以接受的是,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以为黑人伸张正义的律师形象出现的阿提克斯·芬奇,在《设立守望者》中却突然反转,成为一个参加过3K党的种族主义者。难怪有评论称,“半个世纪前编辑对这本书的评价没有错,这部书的结构存在缺陷。与《杀死一只知更鸟》相比,这本书在叙事上缺乏连贯性,也找不到作者在上一本书中精雕细琢的行文风格。”

  她从没期望《杀死一只知更鸟》会成功

  哈珀·李为什么选择与世隔绝?围绕这样的疑问,过去50年中,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甚至有谣言称《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并不是哈珀·李,而是其好友,《冷血》一书的作者杜鲁门·卡波特,然而对此两人都矢口否认。

  成功邀请过3.5万人作为其访谈对象的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自童年起就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特别着迷,成名后的她也曾试图邀请过哈珀·李上自己的节目,但花了两年时间依然无功而返。

  奥普拉说:“他们都希望上我的节目,也都希望得到公众的认可,每次摄像机一关闭,每个人总会转向我问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表现可以吗?’布什总统这样问过我,奥巴马总统这样问过我,无论是英雄还是家庭主妇,无论是罪案中的受害者还是罪犯,都这样问过我。”然而面对自己最喜欢的作家,这一梦想终究没有成真。

  当时哈珀·李这样回复奥普拉:“我从没期望《杀死一只知更鸟》会成功。我也希望从公众那儿获得一些鼓励,但我十分清楚地知道,我很难再超越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你的邀请,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地谈论所谓的经验,我真开不了口。我只希望过隐身生活,也偶然和朋友吃饭、听音乐会、打高尔夫。”

  其实早在1964 年,她本人还愿意接受电台采访时,就已经做过这样的表述:“我原本希望评论家们能高抬贵手,让它(《杀死一只知更鸟》)死得痛快点。……我的野心并不大,就像我说的那样,但最后我得到的却很多。从某些方面来说,这跟我之前盼望的痛快的死一样可怕。”

  这是哈珀·李接受的最后几次采访之一,此后对于媒体,她总会给出一些“新的作品在创作中“的暗示,但从未透露具体内容和时间。她曾对美联社说:“成功对我有着非常坏的影响,我变胖了——但也变得极度自满。我当时就是在不停地跑,像从前一样害怕。”

  后来她开始拒绝记者的采访请求,所有关注哈珀的人陷入了漫长的等待,等待渐渐变为了失望,失望又转化成了遗忘。

  与世隔绝令她更有安全感

  不过一些自童年起就认识哈珀·李的人声称,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书本身所反映出的复杂童年遭遇让她选择成为一名隐士,她并不是要逃避公众,而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位拘谨而特立独行的人,只有离群索居才能给她更大的安全感。

  哈珀·李1926年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小城费洛维尔,童年岁月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南方种族歧视问题相当严重。哈珀出身当地的望族,父亲阿玛萨·科尔曼·李曾是一位律师,担任过州立法委员,同时还运营过当地的一家报社。小说中为黑人疑犯辩论的主人公律师阿蒂克斯·芬奇正是以其父亲为形象,且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小说里,他们所为之辩护的黑人最后还是被处以了绞刑。

  童年时期的哈珀,受父亲影响很大,且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她成年。一次在拍摄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片场里,哈珀观看派克的表演时突然热泪盈眶,当派克关切的询问她缘由时,她说:“因为我刚才看到你凸出的肚子,和我父亲生前的一模一样。”

  由于电影中曾多次出现的手表只是一个道具,影片拍摄结束后,哈珀还真的将父亲的手表送给了派克以示怀念和认可。

  哈珀和父亲一样在种族问题上持自由主义观点,但是这一观点在当时非常不受欢迎,并且她的许多家人也都不喜欢她在书中所倡导的反种族歧视观念,这使得她常常面临一种被孤立的状态。

  其实让童年哈珀更感到恐惧和不安的是她的母亲弗朗西丝·芬奇·李。弗朗西丝曾患过抑郁症,精神状态一直不好,体重超重、情感脆弱。据邻居们回忆,弗朗西丝很少与人打交道,常常一个人一连好几个小时弹钢琴,摆弄花箱,经常坐在前廊上玩填字游戏玩得入迷。由于精神问题,弗朗西丝还曾两次试图把哈珀淹死在浴缸里,给小小年纪的哈珀带来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从小熟识哈珀·李及其家人的邻居乔治·托马斯·琼斯曾说:“虽说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是我敢说书里到处都有妮尔(朋友和家人对哈珀的昵称)本人的影子……妮尔小时候就缺乏安全感,整个人总是处于戒备状态,写了书之后情况也没有改善。”

  可能正是由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小时候的哈珀总将自己打扮得像个淘气的假小子,喜欢和周围的男孩打架,要是哪个小孩子惹到她了,她就直接动手。哈珀将自己叛逆的形象写进了小说,化身为性情直率、敢想敢做、说话一针见血的律师女儿斯科特。不过作为邻居,琼斯并不认为后来的哈珀·李是孤独的,“这不过是她自己选择的生活。她本可以活得更好一些,但是或许因为一生都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她觉得这样与世隔绝的生活更令她有安全感。“

  与杜鲁门·卡波特的友谊始终喜忧参半

  除了父亲,对哈珀·李写作影响较大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她儿时的玩伴,后来的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小时候的哈珀·李常常跟男孩打成一片,这其中就有卡波特。那时候的卡波特也是个爱恶作剧的捣蛋鬼,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二人都喜欢侦探类的小说,如《福尔摩斯探案集》、《月球车男孩》等,常常一起在树屋读推理小说,聊天,用哈珀父亲的打字机写故事,一个人说,一个人写,自娱自乐,以打发漫长的下午。

  虽然兴趣相投,但当时两个人的性格、外貌打扮却截然相反。哈珀伶牙俐齿、盛气凌人,是个经常穿着背带裤,光着脚丫到处跑的假小子;而卡波特则穿着十分讲究,嗓音轻柔。由于卡波特在同龄人中显得比较弱小,常受到学校恶霸的欺负,年龄更小的哈珀就会用拳头保护他。长时间相交织的生活带给两人的创作生涯的影响都很大。年轻时的哈珀一直梦想成为父亲那样的律师,是卡波特一直鼓励哈珀从事写作,直到她写出了《杀死一只知更鸟》,并一举成名。

  可以说,哈珀在她两部著作的人物塑造中都借用了她与卡波特之间的友情。在《杀死一只知更鸟》表现为斯科特和迪尔的友情,而在其最新出版的小说《设立守望者》中也沿用了这种关系。而卡波特在他的首部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中,也借用哈珀的形象,塑造了假小子伊达贝尔·汤姆金斯。后来在卡波特创作真实犯罪小说《冷血》时,两人也有密切合作,哈珀帮他做研究,打印了150多页的笔记。

  但是同为作家,由于竞争关系,他们之间的友谊始终喜忧参半。《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巨大成功并赢得普利策奖后,卡波特的心情颇为复杂。昔日的同窗好友,一举跻身文坛大家行列,而自己却还默默无闻。1966年卡波特凭借《冷血》一书也逐渐有了名气,但他只在致谢中简短表达了对哈珀·李的感谢,而弱化了她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后来,哈珀出于种种原因选择了离群索居的生活,而卡波特在人生末尾也由于过量饮酒和吸毒,疏远了包括哈珀在内的许多朋友,并最终于59岁患肝病去世。

  两人的特立独行是相似的。正如卡波特在一次采访中回忆所说,他们两个经常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哈珀也认为她与卡波特被一种“共通的痛苦”连结在一起,尤其在童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活在想像中。

  哈珀·李的一生是令人好奇的,甚至是不为人理解的。但是正如她的那句名言:“如果你能学会一种简单的本事,你就能跟各式各样的人都很好地相处了。但是你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你非得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行,非得设身处地来想才行。”

  50多年前,她毅然以自由主义的思想包容了不同种族的隔阂,50多年后的今天,也让我们以同样的包容心态看待她的遁隐与离世吧。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