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寻宝者三亚开挖“螺化玉”珊瑚礁遭殃伤痕累累(图)

2016年03月04日 09:41 来源:海南在线 参与互动 

  一群人拿着工具在礁石上敲打。(目击者供图)

  早在2011年,因为一些不良商家的炒作,三亚海洋珊瑚礁盛产“螺化玉”的谣言一度疯传,一些不法分子盲目开挖珊瑚礁寻“宝”,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在政府部门的及时打击下,谣言得到平息,珊瑚礁保护区内恢复了平静。

  今年2月以来,有不少三亚市民发现,在位于小东海附近的珊瑚礁保护区,又出现了一些盲目的寻宝者,他们拿着锤子铁铲在珊瑚礁上四处敲打。在他们的脚下,千疮百孔的珊瑚礁伤痕累累。

  盲目寻宝者开挖“螺化玉”

  3月1日,家住三亚小东海附近的居民张先生向记者反映,每逢落潮时,小东海沿岸一大片礁石也随之暴露出来。今年2月以来,一群手持撬棍、铁锤的人打破了这片海域的平静。他们时而挥动铁锤敲打石头,时而埋头寻找什么。有一次,张先生看到一些人搬上来几块敲打下来的珊瑚石,珊瑚石内嵌着一种海螺状的物体,搬运的人告诉他,生长在珊瑚石内的这种海螺状的物体叫“螺化玉”,很值钱。

  连日来,记者在小东海沿岸走访时,不少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也向记者证实,今年2月以来,有一些人趁着落潮时,肆意破坏珊瑚礁,寻找所谓的宝贝。对此,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多次前来巡查,但这些寻宝者中有人“放哨”,看到有人来管后就跑了。

  据了解,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东向西由亚龙湾片区、鹿回头半岛——榆林角片区和东、西瑁岛片区三部分组成,保护总面积85平方公里。

  误把延管螺当做“螺化玉”

  连日来,记者走访三亚销售玉石、珍珠、水晶等旅游纪念品比较集中的解放路步行街和一些玉石销售店发现,“螺化玉”国内少有,很少有店铺销售。一商家告诉记者,一些消费者不懂内情,会被不良商家误导,他们把一些生活在珊瑚礁中的贝类经过表面矿化或打磨抛光后,冒充螺化玉。早几年三亚市场上大量炒作的“螺化玉”就是这样出现的。此外,螺化玉极其稀少珍贵,价格不菲,不可能大量销售。

  记者从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这些人从珊瑚礁里取出的“螺化玉”其实是常见的延管螺。延管螺生活在珊瑚礁内,取出它必将破坏珊瑚礁。

  部门说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针对珊瑚礁遭到破坏的情况,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监察科科长陈创昆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处在大东海和小东海片区安装了6个摄像头,实行实时监控,只要接到举报立刻派人去处理,但一些破坏珊瑚的人常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躲避执法。

  陈创昆说,目前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已加大对小东海沿岸的巡查力度,对于破坏珊瑚礁的违法行为,希望广大市民发现后能尽快向保护区管理处举报。此外,记者了解到,三亚珊瑚礁中出现“螺化玉”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化石或者玉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需经过成千上万年及苛刻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才能形成。而三亚珊瑚礁形成的时间,根据推算仅为6000年到8000年,在这个时间内不可能形成化石或者玉,大家不要轻信谣言。

  相关链接

  买卖珊瑚及其制品最高罚5万

  《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违反规定加工、运输、销售、购买珊瑚礁及其制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海洋主管部门没收违法物品和违法所得,数量不足五十公斤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超过五十公斤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