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战国佚籍揭早期郑国历史 整理完成需约10年

2016年04月16日 15:40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战国佚籍揭早期郑国历史整理完成需约10年

  法制晚报讯(记者 马晓晴 实习生 毛兰芳)昨天李克强总理在清华大学听取了“清华简”的最新研究成果汇报,今天上午,这份第六辑整理报告发布,共收入5篇战国佚籍,记录了春秋时期郑、齐、秦、楚诸国史事,皆为前所未见的篇章,其整理公布为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5篇文献分别为《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子产》《管仲》和《子仪》。其中三篇文献记录的均是关于郑国的史事。

  三篇文献涉及郑国史事 《春秋》开篇有记载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说,在清华简第三辑整理报告中,有一篇题作《良臣》的文献,特别突出了郑国的良臣,列举了“子产之师”和“子产之辅”,此次清华简第六辑整理报告中,又有三篇涉及郑国的文献。

  “清华简中有如此多的篇目内容涉及郑国,是否暗示这批文献是由郑国传入楚地,是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李学勤说。

  《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了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逝世后,夫人武姜对继任的庄公,也就是《春秋》开篇“郑伯克段于鄢”的那位郑伯进行的规诫;《郑文公问太伯》则是郑国公族太伯规诫郑厉公之子文公的言辞。

  两篇文献对郑国初期的三代国君,即桓公、武公、庄公多有涉及,讲述了《春秋》之前、两周之际的郑国史事,由于记载这一时期的史籍多阙,这两篇文献也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

  李学勤说,传统上一般认为郑桓公早卒,郑国东迁实际是从第二代国君郑武公开始,而《郑文公问太伯》则明确记载郑国第一代国君郑桓公就已经“获函、訾”、“克郐”,开始了东迁启疆的进程。清华简的这一记载揭示了两周之际郑国开国时期的真实面貌,也将为春秋早期历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子仪》在《左传》中有记载

  另外两篇文献《管仲》和《子仪》中,《管仲》讲的是关于齐国史事的,采取齐桓公与管仲问答的形式,讲述治国道理,此篇虽不见于传世本《管子》,但文体与用词有许多相似之处。

  《子仪》讲的是关于秦、楚史事的,讲述秦晋殽之战后,秦穆公生聚教训,为对抗晋国,转而谋求与南方的楚国联盟,释放长期囚禁在秦国的楚国重臣申公斗克(字子仪),举行隆重的典礼将其送回楚国,以此向楚成王示好。

  李学勤说,《子仪》在《左传》是有记录的,但是不详尽,而在清华简里记录得是非常详细的。《子仪》简文叙述的是穆公送行时的种种情节,其中,穆公和子仪的外交辞令用的大多为诗歌和譬喻的形式,表达了秦楚穆力同心的合作意愿,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中西书局总经理秦志华介绍,清华简第五辑整理报告首次采用电分技术对光学照片进行制图,为出土简帛的印刷出版推出了新的技术指标,保证并提高了图版质量。

  下辑报告收录勾践复仇故事

  2008年,2500多枚战国竹简被捐赠给清华大学,经测定,这些竹简书写于战国时期。这些竹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

  目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正在做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仍是以记载春秋时期的文献为主,明年将发布整理报告。其中一篇为《越公其事》,讲述了吴越两国的关系,勾践复仇的事情,篇幅很长,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篇章。

  李学勤表示,目前,还有三分之二的文献需要整理,整理完成还需要大概10年的时间,任重而道远。

【编辑:殷伟豪】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