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吁“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应建立协调工作机制

2016年04月28日 21: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扬州4月28日电 (陈燕)“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是线性文化遗产,应多地合作,建立有效的申遗协调工作机制。”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主任、知名学者顾风2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沟通往来的海上通道,该线路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包括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作为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它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回国之路,也是郑和的探险之途。

  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始于2002年,当年福建省正式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申报文本。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确定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准备,申遗城市主要是泉州和宁波。至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预备名单确定: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由江苏南京、扬州,浙江宁波,福建泉州、福州、漳州,山东蓬莱,广东广州,广西北海等6省(区)9市构成。

  顾风认为,每个城市都曾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扮演各自重要角色,有自身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及魅力,结合起来可形成完整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若自扫门前雪,则有它的局限性。

  广西北海市申遗办副主任梁彦敏对此持认同观点。他认为,当前,中国各地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上,还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这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不过更令他担忧的是,在前述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中,共包括了九个城市五十多处遗产点。其中一些遗产点的保护管理状况较差,例如文物保护经费欠缺,保护机构和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为了能扎实做好相关遗产点的保护管理及申遗工作,本月23日至28日,梁彦敏和广西北海相关申遗代表人员先后走进南京、扬州及宁波这三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城市。

  梁彦敏说,此行欲通过对照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海上丝绸之路协调沟通机制,并学习借鉴其申遗经验。

  对广西北海当地官方组织的走进各申遗代表城市开展联动机制的做法,江苏扬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技术处处长刘尚杰表示赞同。他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多个城市的共同申遗项目,若未建立相关机制,像一盘散沙,城市间无协调、无组织,工作比较难开展。(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