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数千戏迷送别梅葆玖 梅先生生前计划复排“红楼戏”

2016年05月04日 09:29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 

  《梨花颂》飘荡,白玫瑰肃穆芬芳。昨天上午,数千戏迷赶往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送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其中也包括与梅家有世交的南京甘家大院后人汪小丹、南京90后梅派传人王璨。汪小丹难过地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梅先生走得匆忙,他生前最牵挂的,就是将父亲曾经排演过、如今却几乎绝迹于京剧舞台的“红楼戏”等作品重新搬上舞台。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戏迷好友自发送别梅先生

  当年,梅葆玖的父亲梅兰芳常到甘家大院与汪小丹的外祖父甘贡三切磋京昆艺术。1951年,汪小丹的父亲汪剑耘拜在梅兰芳门下成为入室弟子,深得梅派真传。2010年,汪小丹成立“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梅葆玖也两度来宁,令汪小丹感慨不已。此次,特意带女儿前往北京一起送别梅先生。

  早上7时许,从协和医院一路缓缓而来的梅葆玖先生灵车驶入八宝山殡仪馆。6位礼宾人员用肩膀托起梅先生灵柩,沿着先生的弟子和学生共55人组成的通道,步入大礼堂。梅先生面容安详,安眠在白玫瑰丛中。全部由红玫瑰组成的花圈“葆玖千古 妻丽源 泣挽”静静立在梅先生遗体前。王璨告诉记者,弟子们一大早就在等候送师父最后一程,内心真是撕心裂肺的痛。众多演艺界人士,包括雷恪生、田连元、李玉芙夫妇、白燕升、濮存昕、六小龄童、余少群、大弟子胡文阁等前来送梅葆玖先生最后一程。

  追悼会现场,梅先生生前好友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缅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门代表人物谭元寿率谭门弟子前来。“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后人、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专程从上海赶来。叶盛兰大师之子、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说:“非常难过,他去世是戏曲界京剧界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之孙高伟强,代替88岁的父亲高韵笙前来送别。“父亲连着打了好多次电话,让我来送别。”

  生前计划复排梅兰芳“红楼戏”

  汪小丹表示,在跟梅家人的交流中也了解到,“他计划复排梅兰芳的‘红楼戏’,希望中国戏曲学院的戏曲研究所能来做这件事。”就在3月中下旬,梅葆玖还委托自己多年好友、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吴迎来与傅谨商议此事。据悉,梅兰芳的“红楼戏”总共有三出:《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和《俊袭人》,分别首演于1916年、1917年和1927年。作为将《红楼梦》由案头向京剧舞台转换的尝试,三出戏均以古装为卖点,曾轰动一时。

  不过,尽管当时反响热烈,这几部作品并非公认的梅派代表作。但在梅葆玖看来,它们不仅是梅兰芳艺术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也蕴含着可以进一步开掘的元素。因此,将这几部作品重新搬上京剧舞台,成为梅葆玖此次入院前最大的心愿,同时也是一个在旁人看来颇为大胆的想法——因为他并没有亲眼见过父亲演出这些戏。但也许有比他年长的人见过,他至少也听父亲说起过,唱片和剧本也都保留着,这些都让他看到了实现的可能。

【编辑:魏巍】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