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名人有啥买不起引万人偷听 严肃性知识少人问津

2016年06月06日 15:3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一个网友花费3000元提问王思聪“有什么买不起”,四天内就引来1.8万人付费“偷听”答案,让“分答”这个崭新的付费问答应用,火了一把。

  “最近特别忙!”拨通果壳网、在行创始人姬十三电话时,他和同事正赶飞机,只能聊5分钟,“用户蜂拥而至让我们不得不持续做出创新。”花1块钱“偷听”名人、大V们回答网友的提问,提问本身也能赚钱,这款上线短短半个月的语音问答平台知名度不断蹿升。“分答效应”能持续多久?有市场人士认为,过多对名人八卦的关注,以及60秒的语音回答,比较难给用户带去真正有效的知识。过了新鲜劲,如何黏住用户成难点。

  初衷

  碎片化的知识也可以变现

  这段时间,朋友圈被“国民老公”王思聪答题刷了屏,热乎劲儿还没过,明星、作家、科学家、互联网人、名医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多人入驻分答这款付费问答应用,安卓版APP也已经上线。据介绍,“产品已吸引了几千名KOL(关键意见领袖)。”

  分答算是“在行”推出的“轻量版”,每个人都可设定自己接受提问的价格,任何人只要付费就可向其提问,被问者可用60秒内的语音作答。这条语音,可以被其他人付费偷听,偷听收入由问者、答者平分。

  记者发现,在王思聪回答了32个问题后,总收入达到21.4万元,按照每个问题60秒来计算,王思聪大概花费半个小时答题,相当于每小时能赚约40万元。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回答了234个问题,总收入近3万元;“奇葩说”第三季冠军黄执中回答了34个问题,总收入1.2万元;6月1日刚刚入驻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回答了16个问题总收入也达到了2080元……

  为什么要入驻分答?冯仑为了有一个跟年轻人沟通的窗口,“问题很有意思,自己也能学习和得到启发。”编剧史航希望保持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享受与多种人进行沟通的乐趣。

  果壳网、在行创始人姬十三在分答也开了账号,他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分答的意义在于证明不是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可以收费,碎片化的知识也可以变现。同时,情感的、人格化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语音作答比干巴巴的文字更有魅力。

  虽然大家都爱向大V、业界名人发问,但姬十三认为,分答会造就一批靠智慧和沟通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知识网红”。“一个新的平台兴起时,有普通人能借助此成长为大V、网红,比如微博、豆瓣、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分答对普通人是个机会。”

  现状

  靠回答问题挣钱其实挺难

  “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分答打出这样的广告语。“提问也可能赚钱”这一招吸引了众多网友。

  “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在王思聪的回答中,这道问题被最多人“偷听”,在他回答完毕后四天时间内达到1.8万人。记者算了一下,这条语音得到的总偷听费为18613元,扣去10%的平台佣金,剩下16752元,王思聪和提问者“曾进”平分各自获得8376元。在这次提问中,减去3000元的提问本金,曾进还净赚了5000多元,而且随着更多的人付费收听这条语音,曾进会有更多的收入进账,真是“躺着也能赚钱”。

  为此,网友们开始研究,向哪些名人提问收回投资并赚钱的概率高,有哪些技巧能让自己的提问得到更多人的偷听,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分答赚钱攻略”。比如,“掌握某名人的长处及兴趣点”;“这事儿越和我有关,越有欲望偷听”;“好奇心是大家花钱看内容的核心动力”……但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记者调查发现,史航回答了1387个问题赚了67844.5元,每个问题可以从提问者那里获取38元和偷听者每人0.5元。这说明史航靠被偷听获得67844.5-38×1387=15480.5元,提问者也得到了同样多的偷听费,平均每个问题的提问者收益15480.5÷1378=11.23元,还不够提问本金38元。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偷听的状况来说,也许个别提问者赚了上千块,但大多数提问者还是亏损的。而且史航38元的回答价格在平台上根本不算高。那些向收费一两百元提问的人,通过每次偷听几毛钱的收益来回本和赚钱就更难了。

  为了提高收益,网友们想出了很多脑洞大开的问题,“听凤凰传奇根本停不下来怎么破?”“月亮真的是外星人用来监视地球的空间站吗?”“干法医这一行的人会比较容易出心理问题吗?”“如何分辨女朋友爱你的人还是爱你的钱?”

  “好问题是好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模式设计上让提问者参与收益的分配,鼓励好问题的产生。但是这并不是鼓励纯粹的财务投资,提的问题一定要是自己想知道的才好。好的内容沉淀会有长尾效应,银行存钱一年到头才2个点呢!”姬十三助理吴云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泥沼

  知识变现拼不过“八卦路线”

  不停地有名人入驻,持续制造朋友圈热点,分答没有沦为只有三天热度的产品,但又能维持多久成了被讨论的热门话题。

  娱乐圈回答者的听众动辄达到千人以上,而科研类回答者的听众却多是在几十、几百个。互联网产品学习平台“三节课”发起人认为,分答打着“知识分享”的模式上线,但用户对于八卦娱乐消费名人网红式信息的关注,要远大于对严肃性知识的关注。而“60秒语音”恰好适合抖点内幕爆点八卦,但不适合严肃性深度知识分享的时间长度。“除了现在这种好玩、新奇的形式与产品机制之外,分答能向偷听者们提供的可持续、稳定的价值预期是什么?”

  要把知识变现,分答不是唯一一个。巧合的是,就在分答上线的前一天,知乎也发布了一款新产品,知乎的直播版“知乎Live”,也是听众提问并实时获得语音解答。为此,业界认为,果壳和知乎必有一战。

  这几年,果壳和知乎都在尝试商业化,但似乎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模式。果壳网在2015年3月推出付费制一对一经验交谈平台“在行”,但没有进行任何商业化操作,平台对于约见双方都没有抽取佣金。今年4月,知乎推出其商业化探索的首款产品“值乎”,也在微信朋友圈火了一把,但这种遮盖部分内容、付费之后才能观看的模式,只能进行熟人消费,很快便无人问津。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种付费收听模式到底可以持续多久还不得而知,因为国人并没有养成“付费得到知识”的习惯。对于普通人来说,花费几十上百元,能否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答案,或者真的能从答题者回答的一分钟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并不能保障,这最终会影响他们是否有动力会去付费提问。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