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非遗”:从束之高阁走向民众日常生活

2016年06月11日 13: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广东“非遗”:从束之高阁走向民众日常生活
瑶族阿婆参观非遗项目现场展演 索有为 摄
非遗项目珠绣现场展示 索有为 摄
非遗项目珠绣现场展示 索有为 摄

  中新网清远6月11日电 (索有为 刁定宏)“非遗资源不应该大城市所独占,而应为全社会所共享。”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11日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说,“文化遗产日”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种子撒下基层,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2016年6月11日是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当日,广东省十余年来首次将“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设在连南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全省103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把51个原汁原味非遗项目带到连南,为民众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粤绣(广绣)、石湾陶瓷等非遗项目外,针灸(岭南陈氏针法)、西关正骨等国家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也登场亮相,并免费为当地民众做相关的理疗咨询。现场吸引了当地瑶族男女老少参观。一名阿婆笑呵呵地说:“从来还没看到过这样的大场面。”

  据方健宏介绍,广东在2013年11月率先成立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这是中国首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省文化厅今年还与广东省住建厅联合开展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认定工作,将非遗传承人作为优先评选对象。

  目前,广东的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剪纸(广东剪纸)、皮影戏(陆丰皮影戏)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东另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7项,省级项目60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18人。

  方健宏表示,非遗领域同样在呼唤“工匠精神”,尤其是民间的传统手工艺。但广东现有的一些手工艺技法还不够“精”,还缺乏具有文化附加值的高端精品。这导致许多非遗门类长时间无法扩大市场份额,从业者也无法从中获得理想的报酬,间接导致非遗传承人的流失。

  方健宏认为,传统非遗不能被束之高阁、应该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这正成为业界的共识。

  据了解,经广东省文化厅推荐,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成为本年度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由两所高校举办的首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已在今年4月开班。

  借助广东对外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粤剧、醒狮、广彩等非遗项目先后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送去岭南传统文化。仅2015年,广东省相关非遗项目随团出访228批次,用岭南非遗讲好了“广东故事”。

  岭南非遗在粤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上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方健宏称,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共享不少相同的非遗项目。粤港澳非遗合作,已经成为每年粤港澳文化合作的重要内容,大大增强了两岸三地民众的文化认同。广东今年将组织非遗传承人赴台湾开展第三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

  据悉,广东的文化法制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已有4部实施中的地方性文化法规,还有2部配套规章制度正推进出台,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对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和管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非遗实物的征集管理等都作出了细化要求。其中,《广东省粤剧保护管理规定》计划在年内完成。(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