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圆明园遗址考古今年“推进”至大水法

2016年06月12日 02:5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昨天,记者在圆明园“文化遗产日”主会场了解到,今年圆明园遗址考古将继续推进至西洋楼大水法区域,完成2000平米的遗址清理工作,并有望在年底发布考古报告。

  昨天上午,市民在圆明园“公众考古”活动现场近距离观摩考古队员工作、体验科学考古过程的同时,8位来自首师大、联合大学的考古专业学生志愿者为现场观众“答疑解惑”、科普考古科学知识。

  据北京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工作人员金和天介绍,圆明园考古与其他考古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考古目的主要是要摸清皇家建筑的地基。“现在的皇家建筑规模最大的是故宫,但不具备考察地基的条件;此前对皇家建筑地上部分的建造规格和体制有详细记载,但对地下部分尚属空白。”

  去年在圆明园养雀笼区域已完成了1000平米的遗址清理,发现了三合土与砖石结合的地基结构。而圆明园遗址考古今年的重点区域在西洋楼景区大水法和远瀛观一带,预计考古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考古工作以清理为主。未来随着考古进一步推进,还将对地基规模有更细致的研究成果。金和天表示,有望在年底发布考古报告,如此一来,圆明园遗址考古将首次“摸清”皇家建筑地基,填补学术空白。

  据了解,大水法遗址是北京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是以喷泉为主的园林景观。主体建筑为巨型石龛式,中券前有狮子头喷水瀑布,成七级水帘。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时对圆明园进行了劫掠,其中英军还放火焚烧,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

  市文物局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公众考古”新形式,使文化遗产摆脱封闭,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的丰厚土壤,真正做到全民共享。

【编辑:吉翔】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